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生理状态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在体内发挥逆向转运胆固醇、抗炎及抗氧化作用;而在炎症和代谢异常等病理状态下,HDL-C经过氧化、糖基化或酪氨酰化等修饰作用,使HDL-C的结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并诱发低HDL-C血症产生。从而表现出促炎、促氧化等特性,成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故低HDL-C血症作为国人脂代谢异常的最常见形式,应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卒中的发生、复发以及卒中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密切相关。由此,关注低HDL-C血症,探讨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以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以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依据改良版TOAST卒中病因分型的诊断标准,将明确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及小血管病变(Small artery disease,SA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入组患者均具有标准的人口构成情况及血管病危险因素登记。并排除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及未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及临床资料不全者。2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依据美国ATPIII标准,低HDL-C血症定义为:HDL-C≤1.03mmol/L;孤立低HDL-C血症:定义为HDL-C≤1.03mmol/L,且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59mmol/L。其他各成分脂代谢紊乱定义为:总胆固醇(tatal cholesterol,TC≥5.18mmol/L和(或)TG≥1.7mmol/L和(或)LDL-C≥2.59mmol/L。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低HDL-C血症组患者作为因变量,各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因素作为自变量,依次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低HDL-C血症与各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满足入选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358例,男性897例,女性461例,诊断为LAA患者795例,SAD患者562例。所有入组患者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64.2%,其中男性60.8%,女性39.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29.074,P<0.01);LAA组患者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61.0%,明显高于SAD组患者(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1)。本研究入组患者中仅有HDL-C水平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正常的孤立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31.8%,成为亚洲人群常见的脂质表型。本研究说明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更常见于男性及LAA患者。2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以低HDL-C血症为因变量,各血管病危险因素为自变量,经递次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加低HDL-C血症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高TG血症、糖尿病和他汀使用史(OR值分别为3.318、2.529、1.652、1.457;P值均<0.05)。而年龄(P=1.131)、吸烟(P=0.471)、饮酒(P=0.101)、高血压(P=0.657)、卒中史(P=0.552)、冠心病史(P=0.937)、高LDL-C(P=0.075)与低HDL-C血症发生无显著相关性。TC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OR=0.400,95%CI0.301-0.530,P=0.000)。高TC血症的存在往往伴有高HDL-C,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互为转换的关系。对不同性别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组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是高TG、他汀类药物、糖尿病、吸烟、饮酒(OR值分别为2.384、1.715、1.535、1.475、1.455;P值均<0.05);而女性组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仅有高TG和糖尿病(OR值分别为2.780、1.910;P值均<0.05)。说明女性性别是低HDL-C的保护性因素,可能与雌激素具有增加成熟HDL2的含量的作用有关。而吸烟、饮酒史为男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诱发低HDL-C血症的产生,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卒中的发生。对不同卒中亚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男性、高TG及糖尿病同样为不同亚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使用史仅与SAD患者的低HDL-C血症密切相关(OR值=2.0202,P=0.002)。说明高TG血症同样为亚洲人群常见的脂代谢异常类型,而高TG血症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HDL-C水平减低:高TG血症可使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减弱,从而使HDL-C成熟代谢受阻;而且高TG血症患者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活性增强,使HDL-C所运输的胆固醇脱失,导致HDL-C重构,血中HDL-C含量降低。而糖尿病作为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与高血糖情况下,HDL-C中的蛋白质发生直接糖基化修饰,使HDL-C水平降低有关,而且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糖利用障碍,一方面可促进脂肪分解和炎性反应使HDL-C水平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促进TG分泌增加而发生高TG血症,进一步加剧HDL-C水平的降低。故临床上需积极控制患者血管病危险因素,尤其对于糖尿病合并高TG血症者更需早期干预。因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所入选患者服用他汀药物的种类和期限各不相同,且不同他汀类药物作用不尽相同,故不能肯定他汀类药物应用史为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3对孤立低HDL-C血症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及他汀使用史是孤立的低HDL-C血症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57、1.754、2.152;P值分别为0.000、0.017、0.002)。说明孤立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均等同于低HDL-C血症,其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结论:本研究入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高达64.2%,尤其多见于LAA患者;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糖尿病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吸烟、饮酒史为男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