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十六国时期镇墓瓶流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墓瓶,是一种随葬品,陶瓶腹部的外侧均有朱书或墨书文字,从文字内容上来看它可以对墓葬起到压镇的作用,为死者除殃免罚,为后人祈福。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东汉、西晋和十六国时期均有镇墓瓶出土。镇墓瓶出现于东汉中后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年代为永平三年(60年),东汉镇墓瓶多出土于关洛地区,时间多集中在顺帝(126-144年)、桓帝(147-167年)和灵帝(168-188年)时期。西晋至十六国时期的镇墓瓶集中出土于敦煌地区,之后镇墓瓶逐渐消失。本文以收集到的东汉58件、西晋14件、十六国时期44件共116件镇墓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从产生到消失各时期的特点及其流变过程。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并总结了之前学者对镇墓瓶的相关研究;第二章对收集到的镇墓瓶资料按地域进行了叙述与整理;第三章通过对比总结出汉晋十六国各时期镇墓瓶的特点;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从形制、文字内容和文字书体三个角度分析了镇墓瓶从东汉至十六国时期的变化,阐释了其流变的过程。通过对流变过程的详细分析,认为:汉晋十六国时期的镇墓瓶有着前后的继承关系。虽然西晋和十六国时期的镇墓瓶是在对东汉时期镇慕瓶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但是,似乎没有继承到其核心的部分,对“为死者解适”这一部分的重视不够,学到的是其“形”而非其“神”。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在作文后翘首企盼的信息反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见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教师提供例文——学生写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八次改革,这次改革针对基础教育的各学科要求出版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取代以往的教学大纲,而作为新课标的具体体现,教科书由“一纲一
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田沁鑫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之一。1997年的《断腕》让她在戏剧界崭露头角;1999年的《生死场》,一部改编自萧红同名小说的作品,获得了界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否可能颠覆传统教育发展模式?能否推动高等教育发生深层次变革?未来学校会呈现什么样的形态?这是学者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我国推进"双一流"建
在现代日趋开放的教育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发生重大的转变,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学内部的权力关系也由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运转的协作力量。行政权力的泛化,造成了学术权力的式微。探索学术权力的有效实现途径,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
云南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支系在漫长的民族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了风格独具,形态多样具有傣族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本文从舞蹈历史学视角对云南信仰南传佛教傣族支系的传
本论文关涉民语课程国家制度性安排之于少数民族文化存续的必要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续关系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而决定少数民族文化存续的少数民族语言是促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性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
目的:调查安庆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建立目标人群SF-36量表健康正常值,分析影响该人群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提高目标人群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