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辅助定位预扩张肱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临床应用。②对比研究便携式超声多普勒(hand-held Doppler,HHD)与ICGA在多种类型穿支皮瓣中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并尝试探讨、比较两种方法探测穿支血管位置的准确性与皮瓣厚度、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③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对比研究FLIR ONE热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及ICGA这三种方法评估皮瓣血运、预测皮瓣坏死的准确性。方法:①术前应用ICGA对拟切取预扩张肱动脉穿支皮瓣的上臂内侧区域进行穿支血管探测,标记探测到的穿支血管,并与术中实际发现的穿支血管情况进行对比;回顾分析,评估ICGA探测上臂内侧区域穿支血管的准确性,评估ICGA在预扩张肱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中的价值。②术前分别应用HHD及ICGA对手术区域进行穿支血管探测,分别标记两种方法探测到的穿支血管,依据探测结果设计皮瓣,术中找到穿支血管后,将实际的穿支血管情况分别与术前HHD、ICGA探测到的穿支血管情况进行比对和关联研究,并进行记录。收集患者的皮瓣厚度和BMI信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HHD及ICGA探测穿支血管的准确性,以及探测准确性与上述两个参数的关联性。③于每只大鼠腹部掀起一个10 × 3cm的穿支皮瓣,于皮瓣掀起即刻,分别应用FLIR ONE、NIRS、ICGA对皮瓣进行血运评估,术后第7天观察并记录皮瓣实际转归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将三种方法术中评估皮瓣血运的情况与实际转归相关联。结果:①在16例患者的16侧上臂内侧中,ICGA于每一例患者的上臂内侧近端或远端均探测到的穿支血管,平均探测到的穿支血管数量为2.4±0.9支(1~4支),16侧上臂内侧共探测到50支穿支血管。其中,在术中剥离过程中直接观察到35支(70%),且实际穿支血管的位置与术前ICGA定位的穿支血管位置一致;为避免过度剥离造成对穿支血管的损伤,我们未对剩下的15支(30%)穿支血管进行进一步解剖剥离,而直接将其保留在皮瓣蒂部,这些血管在二期手术进行皮瓣转移时可以全部观察到,且ICGA可以重新探测到这15支穿支血管的位置,并与一期手术时探测的位置一致。②30位患者共转移30块皮瓣,HHD共探测到36支穿支血管,术中实际找到25支(69.4%);ICGA共探测到48支穿支血管,术中实际找到42支(87.5%)。在30例病例中,最终使用ICGA定位的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的有21例(70%),使用HHD定位的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的有13例(43%);其中6例(20%),我们依据ICGA探测到的穿支血管情况调整了皮瓣设计,其中5例依据新的设计成功实施了皮瓣转移手术。ICGA探测穿支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及真阳性率均高于HHD,前者的这些参数值分别为:79.2%,53.8%,74.2%,87.5%,后者分别为55.6%,15.4%,46.6%,69.4%。在本研究中,HHD及ICGA探测穿支血管的准确性与BMI均无明显关联(p>0.05);HHD探测穿支的准确性与皮瓣厚度无明显关联(p>0.05),ICGA探测穿支血管的准确性与皮瓣厚度呈负性相关性(p<0.05)。③在三种技术中,ICGA的敏感度(98.3%)、特异性(90.3%)及准确度(92%)最高,绝对灌注值较相对灌注值有更高的评估价值,FLIR ONE的检测结果次之;与NIRS的检测结果相比,ICGA和FLIR ONE的检测结果与皮瓣转归有更高的相关性。在所有评估参数中,应用FLIR ONE所获得的相对温度值对预测皮瓣坏死具有更大意义。实验表明,NIRS所测量的血氧饱和度也与皮瓣转归相关联,从皮瓣近端至远端,所测血氧饱和度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①上臂内侧可提供质地较薄且柔软的组织,用于局部或远位缺损修复时,具有供区损伤小、切口隐蔽等优点,ICGA可准确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位置,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②ICGA较HHD探测穿支血管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更适用于探测距离源动脉较近部位的穿支血管,且能参与到手术的多个关键环节,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两种穿支血管探测方法的准确性与皮瓣厚度、BMI的关系与既往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涉及到多种类型皮瓣的穿支血管探测时,皮瓣厚度较BMI更能准确地反应穿支血管探测部位的真实情况;将来需要对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研究。③在本研究中,ICGA预测皮瓣坏死的准确性最高,NIRS及FLIR ONE也能够对皮瓣转归做出客观的评估和预测,同时,后两种方法具有设备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的优点,可作为皮瓣血运评估比较好的的备选方案。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三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