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讲的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利用GIS技术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实例。首先,作者从城市遗产保护者和城市规划者的两个视角重新审视了“城市遗产保护”的含义。认为城市遗产保护的根本原则是,那些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的物理事物人们觉得有必要把它们保护起来,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及城市的可识别性,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规划者工作的价值观应该是:1) 为了公共利益;2) 为了经济的发展;3) 为了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接着,论文从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政策、以及规划实践的角度讲述了城市遗产保护的前后文条件,特别是案例汉口的条件。 考查了武汉以及中国大多数近代历史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作者认为城市遗产保护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中加强,同时也需要加强城市遗产的管理与再利用。利用GIS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对城市遗产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弥补城市规划系统与城市遗产管理体系之间的差距,使得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得到更多的信息支持,也使得城市遗产管理体系的信息能够保持与城市发展同步更新、公开和存储管理。 接着,作者介绍了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模型设计的理论,并以新泽西州建筑遗产保护部门的一个数据模型的例子,说明了城市遗产数据模型设计的方法与可行性。然后,作者以武汉为例分析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类型及特征,在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近代城市遗产保护的概念模型;并利用收集到的汉口租界区的城市遗产信息,对该数据模型加以应用,检验其合理性及可行性。 关于数据模型的应用,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角度,作者借鉴国外城市视觉管理的经验,设置了城市视觉管理模型,并利用ArcGIS对数据库进行表现;从城市遗产保护信息管理的角度,作者研究近年来城市遗产保护的主流动向,认为对城市传统居住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利用ArcGIS对传统的里份住宅进行了分布、布局形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