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新疆杂食性害虫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交配特征,棉铃虫的虫源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本人于2013年在新疆南疆库尔勒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喀什地区采用测报灯采集棉铃虫、三叶草夜蛾,通过解剖成虫、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探明当地玉米作为庇护所对棉铃虫抗性的稀释作用功效。评估来自于不同月份的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卵巢发育状况,判断当地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迁飞动态;通过不同季节田间的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解剖,明确来自于当地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交配情况,探索不同时期当地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迁飞动态。通过北疆地区长期监测数据,探索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南疆三个植棉区不同月份、不同性别的棉铃虫寄主来源不同:库尔勒地区库尔勒市样品显示5、6、7、8月均有C4寄主提供的棉铃虫且比例较高;阿克苏地区6、8、9月有来自于C4寄主植物的棉铃虫,8月初C3×C4的比例达到45.8%,8月中旬C3×C4的比例达到28.8%,C4×C3的比例达到20.3%,9月初C3×C4的比例达到40%, C4×C4的比例达到40%;喀什地区8月初的棉铃虫来源于C4植物。由上述总结得出:不同月份、不同性别的棉铃虫寄主来源不同,来源于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可以自由交配。2.库尔勒地区棉铃虫和三叶草夜蛾存在迁飞性:两种杂食性害虫发育到2级时开始交配,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棉铃虫的卵巢发育级别在3级以上的比例占到50%以上,棉铃虫种群的初始虫源主要由外地迁入。三叶草夜蛾种群的初始虫源是本地虫源,交配频率为1.75次/头,交配率达到95%。3.库尔勒地区棉铃虫、三叶草夜蛾交配特征:棉铃虫和三叶草夜蛾在整个发生期,总有一定比例的雌蛾未交配;棉铃虫6月初、7月中下旬、8月中旬的交配频率高于其它月份,而三叶草夜蛾6月中旬、7月下旬交配频率较高;就这两种害虫的交配频率相比较,棉铃虫的交配频率明显高于三叶草夜蛾。4.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数量年际间存在较大波动,并且具有周期性波动规律,周期为4~5年;年内共发生3~4代,全年蛾量高峰期在每年的5~7月。年内变化规律为5、6月份种群总量呈上升趋势,7月份开始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三叶草夜蛾一般始现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的蛾量高峰为5月中旬、第一代的蛾量高峰为6月中下旬、第二代的蛾量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偶有年份会出现第三代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