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时代的美学生态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电子媒介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经由口传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而进入到电子媒介时代。电子媒介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和内容,人们的思维、感受、审美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主要探讨以电子媒介为标志的,以消费主义为生长背景的、以审美泛化为文化表征的、以技术掌控为生产逻辑的、以大众审美为消费逻辑、以图像叙事为主导形态的当代的美学所受到的冲击及变化。以上的因素分别构成当代美学的媒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表征形态。概括起来就是两大系统:环境系统和表征系统。而这可以称为美学的生态系统。电子媒介时代的美学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电子媒介所塑造的虚拟现实、大众文化的审美取向、图像为主的叙事方式中面临审美主体的大众化与世俗化、审美对象界限的消失与泛化、审美感知中感性与理性的失衡,美的本质论的消解以及与生活的合流等诸多变化。以上的诸多变化辩证的来看,可以说既是危机又是转机,在这之中美学伦理的构建理应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采用了系统论的思维方法,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把电子媒介时代的美学看做一个文化生态系统,探讨其环境系统和表征系统的变化所导致的美学生态危机,以期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美学伦理,实现美学生态的和谐平衡。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中把口语传播时代也称为部落化阶段,这个传播阶段,各个感官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印刷传播阶段被称为脱离部落化阶段,视觉占统治地位;电子传播阶段,所有感官深入参与,所以是重新部落化阶段。当今的美学也在经历古典主义的过分拔高之后,似乎也进入了一种回归本源的轮回。当今的美学伦理应当着力于在图像叙事为主导形态中恢复美学的感性地位,并实现感官的平衡;在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趋势中建立“大美学”,公正的对待异质性与多元性;在传媒对现实的虚拟性塑造的审美化中,避免意识形态的控制,实现参与与互动;在审美交往中实现人性的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对温州地区瓯江方言古韵母的今读音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因为过去瓯江方言区交通不便,各地方言部分古韵母的演变方向不一致,有的保留古音成分,有的产生了新的变化,所以通过
使役范畴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本文比较系统地对比分析了使役意义在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方式的异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汉语和英语由于受这两种语言各自特点的限制,使役意义的表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被雪莱称为“大自然的歌手”;徐志摩是20世纪初中国新诗创作的一个主力,自称为“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们都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关注
本文通过新时期维吾尔散文的创作实践来研究维吾尔散文的艺术流变。因本题目内容的需要本文首先简要地整理了维吾尔文学中的散文理论,介绍了维吾尔散文的历史发展过程等问题,
本文以启功、王宁、秦永龙三位先生的汉字字体学思想为指导,以居延新简中的草书为主体材料,从文字学的角度对通行于汉代的主要变异字体——汉代草书进行全面的研究。具体来说,主
当代著名作家铁凝,一直执着于女性的探索和开拓,塑造了许多个性特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从《哦,香雪》到《麦秸垛》,从《玫瑰门》到《大浴女》,几乎每隔几年,铁凝对女性的思索就
这是一篇以“革命文学”论争为对象的论文,围绕在“文学的阶级性”的历史建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的论辩,论文重点讨论了在确认阶级的不同路径下所隐含的不同问题脉络和理
本文介绍了南京智能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Nanjing Intell
朝鲜战争,在韩国称之6·25战争;而在美国则被称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朝鲜半岛人民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体验,也是至今为止仍未停止的战争。战争给予儿
苏雪林是较早对中国新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她对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形成是有贡献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她的新文学批评成就作一个相对系统、深入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