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作为课程的物化产物,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完成个体的教化、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着“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研究理念,本文通过对美国高中《现代化学》教材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吸取精华,为编制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教材提供一定的启示。 本论文主体部分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的原因及意义,指出在国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选取美国社会中典型的中学化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促进我国的高中化学教材改革。 第二部分阐明了教材分析的理论基础。教材分析应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和最优化的原则,贯彻“整体—部分—整体”分析的观点、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及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第三部分构建了教材分析的模型。模型首先从教材所应具有的一般功能谈起,论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学材”性和教材的“范例”性上;然后,根据系统论中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模型确立了教材分析的四个要素:物理要素、审美要素、知识要素、逻辑要素;由于教材作为一个系统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信息交流,模型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影响教材功能实现的外界环境所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第四部分根据构建的教材模型对《现代化学》教材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对教材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教材的物理要素之后,对教材的印刷、装帧、图表、文字等审美要素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教材所包含的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情意类知识及知识要素和逻辑要素的指标也进行了分析。 紧接着,对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体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教材体系是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理论化学在前,元素和实验化学在后集中编写的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教材。 然后,对本教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现代化学》教材更适合那些学业水平较高、准备升入大学的学生使用;教材注重运用相似类比、注重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让学生绘制概念图等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这与出版商所宣称的“促进学生的理解”的课程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教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编写的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教材;注重策略性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和应用;注重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注重形成学生特有的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注重多元化教材格局的形成;注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等。 第五部分是启示,主要针对《现代化学》教材的特点与我国传统化学教材内容,指出在我国新一轮的高中化学教材改革中,除了从以卜六个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外,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作出一定的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