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中调”是新一轮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之一,即在“东扩、南拓、北优、西连”之后,为进一步改善老城区的生活工作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使之以某种“真、善、美”的艺术形象,保持持续兴旺的势头。“全球化”时代的传统地域建筑容易遭受极大的冲击,其中包括一些传统历史街区在城市化、趋同化影响下正在走向衰落。但是历史街区的保护正上升为一种积极观念、先进制度在施行。国外有着较强的保护意识及其较长的发展史。一个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家如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这也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严肃的课题。在有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笔者有幸参加了广州西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调查研究。为配合广州市、荔湾区两级政府对西关历史街区“保护、复兴、改造”的规划论证,本文特意选取恩宁路为研究对象,旨在就岭南地域性建筑的深层次文化渊源及在当今世界语境下,如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探讨。阅读了各地城市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文献资料,对照国内外大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成功的实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恩宁路骑楼街区的复兴改造建立了独立思考的理念并提出了有个性的方案。本文小心地阐明,恩宁路的复兴改造是“中调”的重头戏,是广州改造老城、保护传统的一块实验地。她肩负着新时期再次复兴改造旧城样板的使命;重要的地理身份必须慎之又慎的选择复兴改造的模式。政府的角色定位应保证大众利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应该有准确的答案,不能被开发商牵着走。本文主张,不仅要在物质形态上保护恩宁路骑楼街的风貌特征、保留历史街巷的固有格局、保留优秀传统民居,新(改)建房屋应该保持岭南建筑地方风格;而且还要从民间文化艺术(粤剧、粤曲、舞狮、南拳、民俗、风情、节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掘保护基因,构筑文化景点、景区、景观廊道、景观地标等旅游产品,以此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龙的传人的历史根脉。恩宁路骑楼街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必须靠“有机更新”的环境艺术、地方居民“动态”的、“活态”的生活方式来演绎、建构与承载。本文希望即将新生的恩宁路骑楼街区,能用事实证明:由学理论证实践,再由实践抽象到学理,为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复兴、改造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