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通过向天然水域投放鱼、虾、蟹、贝等各类渔业生物的苗种来达到恢复或增加种群数量和资源量的一种方法。当前,近海渔业资源量衰退,远洋渔业因200海里专署经济区的划定受到限制,仅靠捕捞近海的自然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海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鉴于渔业资源增殖业投资风险小、利润大、易于管理等特点,发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大有潜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迄今已开展二十多年,涉及品种多、海区广泛。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尤其是山东省的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统计分析了主要增殖放流品种的放流区域分布、放流量状况等。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对山东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金乌贼的增殖放流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从增殖种群动态数量变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应用Vensim系统仿真软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SD模型,并以山东省中国对虾增殖放流为例,在假定每年放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对渔业资源量、饵料生物资源量和资金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计算结果显示,渔业资源量和资金均随着放流量的增大而上升并逐渐趋于平衡,饵料资源量的变化趋势与此二者相反,但亦渐趋平衡。放流量取值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计算的中断表明放流已经超过了水域的承载力。同时,分析了渔业资源量、资金、回捕重量在五种不同捕捞努力量下的波动状况。捕捞努力量越大,渔业资源量越小,但是回捕重量、资金较大;捕捞努力量越小,情况反之。将增殖放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研究工作仍然很少,本研究试图在此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期望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出发,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简便经济的室内仿真试验工具。山东省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SD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综合分析所得到的有关资料,认为山东省海域放流量以10亿尾较为合适,放流量小效益不高,而放流量过大容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期望本研究结果能为今后的增殖放流决策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