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失血对大鼠凝血纤溶系统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py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的影响。探讨临床上t-PA在中老年髋部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分慢性失血组(A1组)和急性失血组(A2组)各10只。制备动物贫血模型,参考陈云亮和汤(?)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剪鼠尾法采血并制备动物贫血模型,据大鼠失血量与心电图变化曲线,Hb检测为正常值的65%,失血约4ml,(心电图变化为随着失血量逐渐增加,大鼠心率逐渐增加在未达到高峰前,失血量为4ml。)即达到了贫血标准。采血后先检测血红蛋白(Hb)并记录,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浆,ELIsA法检测血浆中t-PA的含量,共观察7天,期间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大鼠失血后血浆中t-PA含量增加,其中A1组和A2组t-PA的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1组中随失血量的增加和Hb的降低,血浆中t-PA的含量先显著增加后逐渐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A2组急性大量失血后t-PA含量先达高峰后迅速下降,随后缓慢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及A1组。失血可使血浆中t-PA增加,提示隐性失血对t-PA的影响更明显。无论慢性失血还是急性失血,应激反应时t-PA含量均会急速增高,随时间的推移t-PA均会下降,t-PA含量的下降预示抗凝作用逐渐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实验组在失血后第2-3天为转折点,t-PA逐渐下降。A1组失血后第2-5天t-PA变化不大,A2组失血后第3天开始缓慢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及A1组,到第6天开始均下降,说明失血后2-3天,凝血纤溶系统活化并达到平衡,如t-PA含量增高,则抗凝作用也增强,潜伏着出血倾向。失血后2-3天是机体调整凝血纤溶系统的关键时期,也是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的活跃时期,提示临床上需注意创伤和手术后2-3天内凝血纤溶系统的调理,是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及隐性出血的最佳时机。结论:大鼠血浆中t-PA含量随失血量的增加而增高。创伤后2-3天,是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的活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