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秋,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开始实行学分制。如今辽宁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经过三年已经进入高考时期,新课程经过一轮的教学,教师如何正确把握新课程精髓,适应模块化教学,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未来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高中物理教师实际教学的实施过程是最能反映整个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被理解、被贯彻、被实施,是否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对高中物理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本文第一部详细论述了论文写作的背景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与意义。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综述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的相关教育学理论知识包括皮亚杰的关于认知发展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变化历程和新课改的相关变化情况。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这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辽宁省44所高中的226名教师和7所学校的363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辽宁省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施三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省课程改革实施总体状况良好。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改革的培训,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课改要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正确分析物理教材,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我省教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同样,我省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水平还有待加强,物理教师科研水平需要加强和提高,学校课程资源仍需加大开发力度,探究性学习仍需进一步落实和提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有待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学校更新观念,加大投入,保障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重点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文章的第五部分结合前面第四章的不足提出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施建议与措施。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修订新课程、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物理教师教学提供一些依据,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实施。希望能对高中物理教师更好的应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