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虽已有很大改观,但学生评价依然是硬骨头,伦理尺度的缺失使评价无助于甚至有碍于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学生所经历到的评价与国家改革设想的评价存在很大差距,违背伦理的现象层出不穷,对学生可能造成很大伤害。这些伤害一些学生或许只是作为一种记忆淡淡地存留,但对某些学生来说却是刻骨铭心。即使随着时光的消逝,事件本身可能淡化,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有可能深刻地改变一个人的原本性情或其以后的人生轨迹。因此,学生评价的伦理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超越”。本研究以伦理关怀为切入点,洞察学生评价违背伦理的“实然”状态,探讨学生评价伦理诉求的“应然”预瞻,进而以可期望的实践构想实现学生评价回归育人本位。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前提和概念基础,包括引言和第一章。引言部分从社会发展、国家教育改革、学生评价实践等层面分析了学生评价伦理关怀的紧迫性,进而以伦理学的基本规范为视角,审思学生评价中人的缺失与意义的失落,确定了“中小学生评价的伦理问题研究”这一命题。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的意义。接着对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然后介绍本研究的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第一章是学生评价伦理的界说。首先明确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出作为维度的伦理是一种伦理观。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评价伦理的内涵及关涉的主要问题,指出学生评价伦理是对学生发展过程及其程度评价时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伦理准则以及评价行为本身的道德意义,是评价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然后从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评价的主观性以及高利害性论证伦理属性是学生评价的题中之义。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评价伦理缺失的表征、危害及其根源,包括第二、三章。第二章是学生评价伦理缺失的表征与危害。从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内容不尊重差异、强化横向比较、结果运用违背人性、关注少数学生、评价关系不平等、评价语言缺乏正当性和深层次互动等方面呈现学生评价伦理缺失的事实。然后分析伦理缺失的评价行为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同质性和非持续性;责任心和信任感缺失;价值观错位;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效能感较低等。第三章是学生评价伦理缺失的根源剖析。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学生评价制度变革使学校在实施中存在不适应和路径依赖;管理主义思想的移植使评价以方便管理为首要目的,以工具和效率为中心,窄化学校发展空间,限制教师教学行为;即时学科成绩与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利益挂钩及家长和社会的功利性需求使学生评价价值观错位,受功利主义支配。同时,教师在专业道德、评价关系认知、评价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是造成学生评价伦理缺失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是学生评价伦理的人性基础及诉求,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是学生评价伦理的人性基础。从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目的出发,主张学生评价必须回到学生自身。指出学生的基本人性特点是评价伦理的逻辑起点,学生发展的全方位立体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是评价伦理的着眼点,评价伦理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五章是学生评价的伦理诉求。这是学生评价整体的伦理规范与追求,人始终作为最高目的。生命关怀是学生评价永恒的伦理取向,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人道,宽容和留白是关键。公正是学生评价最基本的伦理诉求,强调尊重差异和程序公正优先,教师公正是关键。实践理性是对学生评价主体的伦理诉求,用基于规律认知的理性原则规范评价实践,进而消解二元对立。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增进评价中所涉及的每个人的利益和发展是学生评价伦理关怀的最高目标。第四部分是第六章,即伦理意蕴下学生评价的实践构想。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要聚焦于学生发展,给予学校发展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校的学生评价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和标准设计要回归育人本位,凸显个性发展和学生整体以及标准的多样性和激励性。教师的评价行为要凸显伦理关怀,尊重、赏识、不控制学生,根据评价对象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并与其他评价主体构成评价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提升教师专业道德和评价能力,促使教师道德自律,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