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五代的语音处于由中古向近代转化的重要阶段,近代语音史上许多重要的语音现象都可以溯源到这个时期。我们运用以诗词用韵考求古音的方法,对晚唐五代后蜀时期《花间集》词的用韵情况进行详尽的描写,展现《花间集》韵系的语音面貌,并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说明其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
《花间集》词人用韵情况,通过系联,可归纳为25部:阴声韵8部,阳声韵8部,入声韵9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韵部内部组成,整理阴、阳、入三声相配关系以及韵部之间的相邻关系。通过比较得知花间词韵系的分部基本上与唐五代北方方言地区的韵部分合情况一致。支微部与齐部合韵,尤侯部唇音字与鱼模部合韵,佳韵牙音(涯)转入麻部。这些现象与同时期的北方其他地区相同。
《花间集》中有多种合韵现象,其中有的反映当时通语语音,有的反映方音。合韵情况表明阳声韵与入声韵的三类韵尾有脱落趋势。这种现象在唐五代北方方言地区都有其例,而《花间集》韵系中也出现了2例[-m]与[-p]混押。韵尾相同的阳声韵时常混押,比如东钟部与阳唐部相押,侵心部与覃谈部相押。韵尾相同的入声韵也常混押,比如屋烛部与药铎部,屋烛部与职德部,职德部与陌麦部,据此可以推知各部之间的关系。阳声收[-m]韵尾与收[-n]韵尾的通押,入声韵尾收[-K]与收[-t]通押,则反映《花间集》西南词人的方音现象,反映汉语语音史上的变化发展趋势。
本论文的价值:归纳出晚唐五代《花间集》的用韵系统,整理各韵部之间的关系,考察特殊韵字,全面分析异调相押以及不同韵部之间的通押现象,构架《花间集》韵系结构,揭示《花间集》韵系系统在北方通语中的地位并比较其内部差异,丰富了对晚唐五代语音研究,汉语语音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