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受身体机能的限制,老年群体健康生活质量面临巨大挑战。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年受众也加速融入网络社会,尤其是短视频领域,头部账号在老年市场积极布局,为老年人从短视频渠道获取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能,那么,如何提高老年受众健康意识,实现健康老龄化成为社会关注议题。文章以健康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老年受众为研究主体,基于信息采纳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和风险感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受身体机能的限制,老年群体健康生活质量面临巨大挑战。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年受众也加速融入网络社会,尤其是短视频领域,头部账号在老年市场积极布局,为老年人从短视频渠道获取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能,那么,如何提高老年受众健康意识,实现健康老龄化成为社会关注议题。文章以健康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老年受众为研究主体,基于信息采纳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和风险感知理论,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提前预设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自我效能、结果期待、技术环境、身体机能和风险感知等7个自变量,分析其对老年人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行为的影响大小和作用机制,最终构建了老年用户对健康类短视频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得出以下结论:技术期待、信源可信度、信源质量、自我效能对老年人接受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身体机能、信源可信度、接受意愿对接受行为也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风险感知对接受意愿和接受行为均产生负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目前老年人健康信息接受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技术期待与数字鸿沟的现实差距;风险感知与网络健康信息素养的内在矛盾;自我效能与媒介依赖的潜在冲突;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的高要求与现实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不平衡等,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提升晚辈技术反哺意愿,加强代际信息传播与互动;创建老年健康信息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关注老年人心理变化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避免过度媒介依赖;建立专业化知识传播队伍,整合老年健康知识资源等建议。
其他文献
伴随着乡村振兴脚步的不断前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去,将汗水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力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作品选取了一位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呈现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返乡创业青年的努力奋斗历程,讲述“新农人”助力家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故事。主人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乡村发展紧跟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让农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带领大家在致富的道路上
Web2.0时代,即网络由“读”走向“写”,由单向扩散走向了双向互动,网民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消费者,他们变成了更为主动的信息分享者与传播者。电视剧迷作为媒介消费者的一部分,其观剧行为伴随着媒介变迁也呈现出新的姿态,他们积极参与到电视剧文本的重组再造中,呈现出迷群的参与式文化现象。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观察和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电视剧迷群的讨论中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它是中国近代刊龄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期刊,该刊续存期间经历了我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以及辛亥运动、抗日战争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广告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文本,展现着当时人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生活,记录着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轨迹。在当代社会认同危机背景下,广告话语是增强主流价值传播力的承载者,它可以通过媒介话语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向心力,在促进社会共识的达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彰显文化自信的独特内容。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医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表现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欧洲时报》和《联合早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外媒体对中医形象的建构以及中医海外媒体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爆发前,海外主流媒体呈现的中医主要是
生而乡,归自土,村庄是社会的缩影。现代媒介快速发展,信息接触的便捷性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甚至是交往模式,从而描绘出新的社会图景。与传统乡土相比,现代乡土社会的确存在颠覆性改变,但又应注意到乡土特点也具有保留和延续。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深度访谈,探析现代媒介背景下乡土社会整体状态和具体表现形式。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乡土社会呈现出新样貌:随媒介生长出的“网络原住民
2021年2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一个农村大集上,十五年只卖三元一碗拉面的中年男子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爆红,一时间引起网络大众的关注,他被网友们称为“拉面哥”。笔者和拉面哥同是一个地方的人,对拉面哥以及拉面哥的家乡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拉面哥以及他所在的乡村开展了研究。本文在流量经济时代的视角下,基于数字劳工、景观社会、互动仪式等相关理论探究,以草根网红、网红主播、乡村社会三大主体
社交媒体时代,视觉文化横行,“身体自然”再次出走的。视觉技术成为女性审美取向与身体展演的场域,女性身体在“他者凝视”陷阱下,在一场二元角逐的博弈中产生自我身体的焦虑心理,被异化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桎梏陷入焦虑的陷阱。本文立足于“凝视”理论视阀,以青年女性(18-30岁)容貌焦虑现象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与互联网田野调查。探讨青年女性社交媒体使用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之间的影响路径关系,并提出假设
本文以2017年至2021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电视直播类)的作品(以下简称相关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闻叙事学的学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口语传播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的学科理论,对15期节目的1000余分钟视频资料、36万字文本资料展开研究。全文共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在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观照下,分别对相关获奖作品的叙事框架、叙事语法和叙事话语进行
香港影视明星张国荣是红极一时的偶像,他作为歌手、演员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每年的4月1日都会有一批人在网络上表达对他的哀思和怀念。本文想要研究的就是人们对于张国荣有着何种集体记忆,这些记忆又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又是什么。论文用三个章节展开了具体论述: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阐释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从哀悼表达、影像生产和话语建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整理了国内外关于集体记忆、文化记忆以及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用户乐于在各类社交媒体中转换,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而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作为两大头部社交媒体平台,两者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也备受关注。但近年来出现了用户在朋友圈沉默,在微博活跃的社交媒体迁徙行为。因此,预测并解释社交媒体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心理,分析用户社交迁徙行为的动机与影响,对于社交媒体平台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两个社交媒体平台,探讨青年用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