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朝鲜半岛往来密切,很早就有了水陆交通。唐中期,贾耽提出了唐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水陆两条通道,即“营州道”和“登州道”。因从唐朝东北所建之营州为起点,山东半岛的登州为出海口,故名。由于唐建都长安,唐代中朝关系是带有礼仪性质的朝贡关系这一外交模式,朝鲜半岛各政权的君主接受唐皇册封,并不时到长安向唐皇朝贡以表臣服和忠心。故而这两条通道完整表达应该包括了唐代国内交通、辽东入朝交通、渤海水道以及朝鲜半岛的交通四个部分。唐代的交通路线与驿馆紧密关联,交通路线上多设驿馆,一般而言可认为如是交通要道,便知多有驿馆;如多置驿馆,无疑曾是交通要道。此外,因边防需要和战争需求临时增置驿馆的情况也多载于史。驿馆除具邮传等功能外,还兼具外交功能,如接待外国使臣等。受中国各方面深刻影响的朝鲜半岛诸政权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驿馆制度,因此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对朝鲜半岛驿馆的设置做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是可以的。前贤对唐代国内交通,唐代驿馆制度,唐代重要驿馆的考证等等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尤其是关于唐代三都即长安、洛阳、太原之间的驿道研究最为深入。由洛阳、太原分别到得幽州,从幽州北上营州路线的考证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唐代与朝鲜交通的重要方面,可资借鉴。然而,从营州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的道路却少有提及,更不必说朝鲜半岛的主要交通路线。驿馆方面的研究亦然。换言之,国内现有关于唐朝与朝鲜半岛交通的映像是不完整的,而我们对于朝鲜方面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了解也非常有限。因此本文在探讨中朝交通时,力图使朝鲜半岛与唐朝的交通能成完整线路,至少是在尝试使用一种整体性思维看待唐朝与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半岛与唐的交通,虽然形成了两条相对明确的道路,统一新罗建立后,又与唐朝确立了密切关系,但是唐罗之间的通道并未像渤海那样被学界称为“朝贡道”,更不能与明清时期典型的朝贡关系下固定的“朝贡道”相提并论。另外,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通路线上,辽东半岛成为直接影响“营州道”、间接影响“登州道”的重要因素,不仅唐朝如此,瞻前顾后,皆如是。故在文中多有提及。又因辽东多事,中国到达朝鲜半岛的通道在历史时期,尤其是辽东多事之秋多倚重登州道。此皆为唐代中朝交通的特点。然而由于后学能力有限,加以原始资料的缺乏,多有讹误,敬请各位方家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