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有着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关于童话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民俗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方面进行的,而从语言学角度特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童话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鉴于此,本论文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格林童话的人际功能进行研究,探讨格林童话中态度资源的语言特点以及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格林童话的教育功能的。
由于格林童话中的态度资源大部分是由词汇表达的,所以本论文选取了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作为理论框架。研究所选取的语篇是Margaret Hunt在1884年翻译出版的《格林童话》中的五个经典童话故事,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
通过对五个格林童话中态度资源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五个格林童话中包含态度意义的小句占所有小句总量的40%以上。在三种态度中,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的数量较情感资源多。在各种态度资源中,关于快乐/不快乐,能力,正当性和反应意义的资源数量最多。
(2)在态度资源的语言特点方面,五个格林童话中的情感资源主要由过程和小句表达。显性判断主要由修饰语和属性表达,而隐性判断主要由过程和小句表达。鉴赏资源则主要由修饰语和属性表达。
(3)在态度资源的人际意义方面,五个格林童话中的显性态度明显多于隐性态度。另外,童话中的情感资源均来源于童话中的角色。至于童话中的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则多数来源于被背景化了的作者。
以上的结果表明格林童话是价值负载的语篇,具有教育作用。在格林童话中,作者通过对不同态度资源的显性和隐性操纵,从而实现向读者灌输特定社会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本论文对格林童话的研究证明了使用评价理论研究童话故事的可行性。童话故事的人际意义除了可以从态度系统进行探讨还可以从级差和介入系统进行研究,甚至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他理论进行研究。但无论如何,童话故事的人际意义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