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的广州房式仓工业遗产改造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作为古代重要通商口岸和珠江经济圈的核心,因商而兴,仓储货栈业古来繁盛,仓储建筑是维系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的产业实体,尤其是房式仓,区别于筒式仓而成为广州独具地域特色、样本数量巨大的一类商贸基础设施。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和工业重心调整,广州本土仓源大量空置,形成了太古仓、大阪仓、渣甸仓等房式仓工业遗产,并成为广州工业遗产建筑的一大特色,占其中约40%。广州“退二进三”和“三旧改造”专项政策的推行宣告了城市更新的序幕,许多工业遗存惨遭灭顶之灾。其中,房式仓因其区位优势、空间尺度、结构跨度而具有极大的改造再利用潜能,但目前并未得到较好的保护利用。房式仓工业遗产是岭南地域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投射,是广州商贸航运兴盛的地域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广州求真务实、奋斗进取的地域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在工业遗产转型更新的今天,标准化的旧仓储建筑又该如何重新回应新的地域场地环境、地域气候条件、地域历史人文、地域社会经济?针对存量时代下工业遗产更新改造这一热点课题,本研究以地域性为理论视角,不仅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等常规方法进行研究,还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计算机软件模拟、模型数值分析等方法,探究广州房式仓工业遗产建筑改造活化的针对性、本土性、具体化的地域性策略。研究梳理了当今地域性理论和工业遗产改造相关背景,建立了地域性和工业遗产改造的有机联系,从而构建理论视角;对研究对象,即广州房式仓工业遗产现存样本和改造实践案例进行精细化调研,分析其在地域性视野下的经验与不足,提取地域性改造的指导原则和关联要素;最终从园区尺度、建筑尺度两个维度,从地域场地环境、地域气候条件、地域历史人文、地域社会经济四个方面,结合案例成效与广州本土条件,深入探讨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针对性、本土性、具体化的改造策略和建议。本研究通过遗产保护、建筑设计、生态学的结合丰富了建筑学学科的内容,填补了房式仓工业遗产系统研究的空白,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切入点与结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对岭南地区工业遗产建筑在地性的保护再利用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以期达到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更新发展相得益彰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是时下各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人工智能进入到建筑及城市设计领域后,为设计流程及设计思维带来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机器作为辅助设计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于数据的学习处理能力可对建筑师的工作进行补充,弥补人类在复杂问题处理中的不足。城市形态作为时间沉淀下人文因素与自然地物相耦合的产物,表现出极强的复杂性。在城市研究中,多种复合因素影
学位
由于生态环境的污染,过多重金属元素如铜离子通过食物链富集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对人体体液中铜离子的现场即时快检可以帮助判断个人的重金属污染暴露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构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传感检测装置,探究其对铜离子的检测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基于铜离子检测要求,设计了具有流体混合功能和电化学检测功能的微流控芯片
学位
21世纪以后,人口的快速增长强化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地铁枢纽激发了有障人群自主赋能、独立出行的意愿,其步行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将变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城市建设呈现精细化转型趋势,对地铁枢纽及周边空间的人性化要求逐步提高。但目前地铁站域的设计研究中,较少针对有障人群的出行需求给出系统性回应。本文以地铁站域步行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站域步行系统无障碍环境
学位
本文以四邑地区的居庐——“侨乡地区的一种独立式楼房住宅”(陆元鼎先生语)为研究对象。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组成的四邑地区为广东著名侨乡,近代华侨在家乡营建中西合璧的居庐,其数量可观,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具有美观、卫生、实用的建筑特点。四邑居庐的研究以往多被置于侨乡民居和近代建筑领域中讨论,对居庐的专门研究在地理范畴集中于开平地区,对四邑其余地区的关注显得不足。目前以居庐为主体开展的建筑研究重点在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有的全民健身中心室内运动空间布局紧凑,全天运动人群密集,夏季大多依赖空调进行主动调节。夏热冬冷地区因其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全民健身中心在夏季的空调模式下不仅能耗巨大,而且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对运动人群的健康也有不利影响。空调系统的温度设定依据的是静态人体的热舒适标准。而运动人群热可接受范围较静态人体热舒适范围不同,因此探求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资源在城市空间的高度聚集造成城市环境的高密度发展。面对城市高密度发展所引发的人地资源矛盾问题,城市空间的立体紧凑发展为未来城市高效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方向。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着结构性影响,作为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内外要素直接关联的子系统,以近地空间优化高层建筑形态进而推动城市立体化发展是解决当前城市高密度区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将是未来城市
学位
作为一种较新的体育建筑类型,全民健身中心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全国各地屡有建成,长三角地区实际建成案例丰富,已构建较为完善的大众健身体系。全民健身中心受限于空间组织、功能堆积需求,核心运动空间存在自然通风不足,污染气体排出不畅的问题。长时间通风不足的运动场馆,CO2等污染气体无法排出,浓度超过控制值会对运动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立足长三角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实例调研、Airpak模拟探究
学位
街屋是清末民国时期广州城市中广泛存在的建筑现象,以沿街联排的密集分布为主要特征,构成了城市风貌的建筑底色。广州近代城市街屋源于传统时代的城镇型民居,与传统乡村民居关系密切。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前期,伴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近代化进程而逐渐摆脱传统色彩。论文借助历史图像、文献档案,界定了作为研究对象的街屋建筑类型。通过学术史的梳理与类型特征的辨析,明确了街屋与竹筒屋、西关大屋、商铺、骑楼等已有建筑类
学位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村落出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不足、无人传承等现状问题,导致传统村落的数量与质量快速下降。经济发展不可避免,但构建管理机制成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倒逼管理机制改革优化,促使从源头出发推进村落保护利用的进程。论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模式、管理体系机制、分级分类管理政策与管理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了目前我国传统
学位
信息时代下传统的图书馆空间正在不断地改变,并寻找空间再造的探索之路。而在空间的三维性及多维度同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竖向维度作为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性的意义。本文创新地从竖向维度的视角对新时代图书馆空间设计进行总结,思考图书馆空间发展的新模式,并回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从文献研究入手,归纳整理图书馆空间的发展方向,结合建筑学的相关理论,运用跨学科研究、类型学、归纳法、图解分析等方法,从新时代图书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