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变迁与文化重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7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讨论和重建,始终是和民族国家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而民族国家和国民身份的塑造从本质上说是政治性的,因为它是国家政治认同的基础;但同时它又是文化性的,以文化为中介,表达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这就使中国文化重建涉及政治并从政治上介入到社会。 五四主要完成的是对旧传统和旧文化体系的破坏,接下来就面临文化建设的问题,激进的自由主义者提出了“全盘西化”:“现在世界的趋势,既不容许我们复返古代的文化,也不容许我们应用折中调和的办法;那么,今后中国文化的出路,惟有努力去跑彻底西化的途径。”中国式的自由主义试图与西方文明产生共鸣,但在心灵层面上,他们无法摒弃民族固有的精神图腾——五四先贤可以宣称摧毁儒教传统,但事实上他们尽管可以接受却很难理解儒教精神以外的信仰。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派人物开始初步掌握文教系统的行政权。加之时代的发展,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文教系统内部要求改革旧的文教政策,制定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文教方针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国民政府对此的回应,是从孙中山建国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用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构建训政时期新的文化教育宗旨,政府成为文化重建的主导性力量。 文化重建中如何对待传统历来都是焦点问题,南京政府的做法体现出扬弃的色彩,既宣扬新的理念,又对传统的儒家文化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继承。一是重视其长期以来对普通民众心理形成的传统惯性作用力,在新政府初建时期,借助其道德教化的作用以抚慰民心,争取民意。二是国共分裂之后,借助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传统地位,希望将孔子所提倡“固有道德智慧”作为“共产主义根本之铲除”的一把利器,发掘其新作用。 在此背景下发生的“《子见南子》一案”成为检验南京政府新的文化政策和文化重建工作成果的试金石。山东省立二师历来具有激进传统,国民政府北伐军进驻山东不久,学生在驻地曲阜上演了《子见南子》,史无前例地将孔子的形象搬上舞台,以戏剧的形式加以表现。孔氏族人长久以来深受反孔思潮的冲击,愤懑情绪越积越深,《子》剧的上演成为一个爆发口,他们控诉至国民政府,成为一桩公
其他文献
英国历史上被视为是一个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典型国家,这种建立在充分自信基础上的“孤立”,保证了英国集中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建立起辽阔的帝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英
朝鲜与中国地缘上唇齿相依,并在清代保有传统宗藩关系。朝鲜有失,则不仅满族发祥地东北屏障尽失,且京师可能受到来自陆路与海上的夹击,不能不引起清政府高度关注。自19世纪70
对合并后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如何除弊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见解.
<正> 李叔同出身富贵,青年时诗才盖世风流倜傥。曾东渡日本,是我国第一个赴日专修西洋艺术的留学生,并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开现代西画、音乐之先河,在音乐、绘画、诗歌、戏
本文主要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时间发展为序,探讨在各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形成、发展、最终完成的理论状态,以此来阐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理论内容、理论贡献、
网络技术的兴起对人类思想交流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所引发的信息媒体革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网络技术的物质使人类思想交流的空间、背景、对象以及情感
搬家的时候,许久没有打开过的储物柜中,它安静乖巧地躺在那儿,好像睡着了一般,又好像随时都会醒过来。阳光慵懒地随着夏日和暖的风扑开窗扉,空气中是淡淡的栀子花香,早已麻木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他自己也承认:“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他的法律思想
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就是要充分发
宋育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之一。本文主要以维新运动期间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为背景,重点以维新运动期间的宋育仁思想为研究对象(包括其实践活动),以维新运动期间宋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