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多雌突变体mp1的遗传分析及细胞学观察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牧草紫花苜宿(Medicago sativaL.)为同源四倍体异花授粉作物,其实际种子产量远低于潜在种子产量与其较高的雌性不育有关,而紫花苜蓿雌性不育突变体是揭示紫花苜蓿雌蕊发育机理和育性遗传调控的重要材料,开展雌性不育突变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为紫花苜蓿育性遗传改良和种子生产提供依据。本文以前期筛选鉴定的紫花苜蓿自然多雌突变体mp1及其野生对照4-23为研究材料,通过控制杂交和环境互作遗传分析、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以及荧光显微定位等方法,对紫花苜蓿多雌突变体mp1的育性遗传特征、胚囊发育和胼胝质的沉积动态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温室栽培条件下突变体mp1与野生对照4-23的克隆株人工控制杂交结实统计发现,正交mp1(♀)×4-23(♂)单雌小花结荚率为28.7%(n=300),多雌小花均表现为不结实,结荚率为0%(n=100),反交m(♂)×4-23(♀)的结荚率为57.5%(n=80),表明多雌突变体mp1属部分雌性不育,其花粉育性正常。连续两年(2012-2013)对mp1克隆株在温室栽培和田间生长条件下的多雌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温室环境下生长的mp1克隆株小花多雌率明显降低,平均值仅为3%(n=225),与此相对应,田间生长的mp1克隆株多雌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值高达60%(n=270),推测多雌突变体mp1的多雌表型可能受到坏境因子的调控。温室条件下F1群体(53株)多雌突变植株有5株,多雌率为0.57%,而F2群体中没有观察到多雌植株,表明温室种植环境下多雌性状的传递能力低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mp1和对照4-23花芽分化前的克隆株进行低温(白天15±1℃,15h;夜晚10±℃,9h,连续处理30d)和短日照(白天24±1℃,8h;夜晚18±1℃,16h,连续处理30d)处理发现,低温和短日照处理对mp1和4-23的开花过程均未产生影响,与对照4-23克隆株无多雌小花相比较,mp1克隆株的多雌率随着两种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其中,短日照处理30d的多雌率为30.53%(n=240),低温处理的多雌率为39.0%(n=240),表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紫花苜蓿mp1的多雌性状表达均有诱导作用。2)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比观察紫花苜蓿mp1和对照4-23的雌蕊发育过程发现,突变体和对照的雌蕊发育均经历了孢子体发生和配子体发生过程,两者在孢子体发生阶段没有差异,然而,mp1在雌蕊发育的配子体阶段观察到胚囊中助细胞、中央细胞和反足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表明多雌突变体mp1的雌配子体发育途径受阻,将会导致花粉管引导异常和受精作用失败,这可能是mp1突变体正交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3)利用荧光显微定位技术对比分析紫花苜蓿突变体mp1和对照4-23胚珠发育和胚囊形成过程中胼胝质动态变化发现,孢原细胞时期,mp1突变体的珠心出现大量的胼胝质沉积,随着发育进程其胼胝质并没有像对照4-23那样随着胚囊的发育降解,反而在有丝分裂后出现积累现象,尤其在珠孔端有大量的胼胝质沉积。功能大孢子形成前期,突变体mp1的多雌小花胚珠中出现双胼胝质圈的现象,胼胝质的沉积量显著高于对照4-23的正常胚珠,并且胼胝质在胚珠成熟后也不发生降解。以上结果说明,突变体mp1胼胝质的代谢合成和降解异常直接影响了其胚珠的育性,并且胚珠珠孔端的胼胝质积累可能阻碍胚囊内助细胞等的花粉管诱导信号传递,进而使得花粉管偏离正常途径而不能进入胚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在不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下,血清前白蛋白(PAB)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中
近几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可调的禁带宽度、微米级电子-空穴扩散长度、高载流子迁移率及高吸收系数等优点而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2009年至今,钙钛矿型太阳能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海上漏油事件的频发,使我们的废水处理能力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含油高盐废水因其较高的含油量和浓盐度致使其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与低效率性。而膜蒸馏是一种将蒸馏与膜分离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油水分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选用壳聚糖(CTS)、全氟辛酸钠(SPFO)和SiO2纳米颗粒作为改性材料,对聚偏氟乙烯膜(PVDF)作亲水改性,并将改性膜应用于处理含
世界过敏反应组织针对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2%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发生
目前医疗保险大多在投保和续保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投保时仅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和社保状态等少量信息来确定保费标准,二是投保和续保条件往往也过于宽松,甚至部分短期医
在医疗设备和影像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数字化的医学影像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长的趋势。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有望帮助医生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走向智慧医疗
基因治疗是特定载体携带目的基因进入靶细胞或组织,通过替换或补偿疾病基因,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基因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基因载体有病
随着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急速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系统,已经深深扎根在工业领域之中,是现在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之一。DCS系统由集中控制
我国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的原产地,茶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多样,这为茶叶生产和茶树良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本研究选用本实验室收集、选育的50份
西南地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多为高山峡谷地带,它的地质地貌决定了柔性吊桥在山区桥梁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柔性吊桥设计时各构件均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但服役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幅超载、疲劳、锈蚀等)均会导致其破损,对结构的安全运营造成威胁。本文以车里格桥为例,基于破损安全理论提出了索夹保险索、基于寿命差的破损安全吊杆、风缆系统的优化设计措施,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研究。(1)介绍了柔性吊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