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声音,别的房间》的哥特特性分析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88636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鲁门·卡波特是美国南方的著名作家,著有小说数十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是令他声名鹊起的第一部小说,该作品曾斩获1948年的欧·亨利小说奖。《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成长小说,主人公是13岁的男孩乔尔·诺克斯。小说通过描写乔尔在斯卡利庄园的所见所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南方畸人群像,同时在与这些人的相处过程中,主人公乔尔也寻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完成了情感和心理上的蜕变。
  作为一部半自传体的成长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的主题涵盖了孤独、爱、寻找与逃离。在主人公乔尔的寻爱过程中,他去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遇到了一群奇怪的人,并且碰到了一些奇怪的事。卡波特将这些奇怪的人、事、物置于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运用惊人的文学技巧放大了这些怪异之处,使得小说展现出了彻头彻尾的怪诞与诡异。因此,一部分文论家认为《别的声音,别的房间》其实是一部哥特式小说。在笔者看来,《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不仅是一部哥特式小说,更具体的说,它应该是一部南方哥特式小说。在这部小说当中不仅仅有传统哥特式小说的色彩,更多的是对南方哥特式小说元素的运用。所以,本论文将综合传统哥特式小说与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对《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包含的哥特特性进行分析。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首先对杜鲁门·卡波特以及《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成果,接着简要概述了美国文学与英国哥特小说的渊源,最后提出本论文的选题、阐述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从人物入手,主要分析了小说人物身上体现的哥特特性。区别于传统哥特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并没有暴君式的人物,也没有遭受迫害的纯洁女子,小说主要描写了一群生活在美国南方的普通人,这些人物与社会格格不入、特立独行、脾气古怪。主要人物乔尔、伦道夫、伊达贝尔的性别角色与常人观念里所认为的不同,而次要人物苏、紫滕小姐、隐士小阳光、埃米小姐在外表以及心理方面也有异于常人之处。对这群畸人的描写体现了卡波特在人物塑造方面对哥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第三章从情节人手,分析了小说情节中体现的哥特特性。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卡波特在创作小说情节时运用了超自然因素、悬念、暴力恐怖事件等哥特元素,增强了发生在云中酒店、溺水池以及斯卡利庄园中各个离奇故事的恐怖色彩,使得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悬念丛生,为小说增添了哥特氛围。第四章从环境设置入手,分析了小说环境中体现的哥特特性。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卡波特将场景置于没有现代化设施的斯卡利庄园、人迹罕至的中天城以及充满神秘的黑夜。这些场景虽然没有鬼怪萦绕的古堡、阴森恐怖的修道院那般神秘,但通过卡波特的描写这些场景都染上了浓重的哥特色彩。第五章结论部分简要回顾了本论文主体部分的论点,并得出结论。卡波特综合运用了传统哥特小说以及美国南方哥特小说的表现手法,将小说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为现实中的人创造了一个出口来释放其在现实世界中受到压抑的情感,因此卡波特的写作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学创造,而且反映了社会现实,起到了批判社会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少数民族作家,霍达的回族身份使她的文学创作既具有民族特色,又体现出时代价值。她的创作题材丰富,创作风格多样,涉及的范围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在这里,主要从霍达的小说创作出发,探究霍达小说在社会问题、现实人性、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深层思考,通过生命意识以及人情冷暖的展现,透视霍达小说所折射出的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主要介
学位
在中国当代文坛,大约还没有哪位作家像迟子建那样如此深情的驻足东北、近观东北、书写东北。三十余年的创作,她用充满温情的眼光“玄览生灵,沉淀沧桑”,为东北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历史传奇书写了六七百万字的作品。无疑,迟子建用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写出了属于“文学东北”一份独特的“滋味”,在这份“滋味”里,东北饮食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了很大的审美内涵与张力。故本文以迟子建小说中的饮食书写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梳理迟
学位
西西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作家之一,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以独特的视角书写自己生活的城市及城中的人。她在小说内容的选取与创作手法的运用上不断探索创新、拒绝圈定,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为读者提供新内容或者新手法。而不断的创新并没有使西西的作品脱离现实生活,其小说中构筑的文本城市正是来自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对城市独特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想象的投射。本文将从文本城市的建构、人物的塑造、创作手法的运用三方面,来走进
学位
爱·摩·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久负盛名的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他的语言清新、雅致,其小说主要反映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贫瘠,每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礼教和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福斯特在作品中传达的自由、平等和人文主义精神对20世纪的英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以意大利为故事背景,是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较为著名的一部。国内外学界主要从女性主义等视角来而研究《看得见风景
学位
詹尼特·温特森是最富有争议和最具创新性的英国当代文学小说家之一。2004出版的《守望灯塔》是温特森一部颇有影响力的小说。这部小说以苏格兰一个偏僻荒凉的海边小镇为故事背景,将女主人公银儿和看灯塔人普尤的故事娓娓道来,并穿插巴比·达克和莫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吸引了众多评论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阐释。  《守望灯塔》中蕴含丰富的二元对立因素。本论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原则,从意象、人物塑造、
学位
艾丽斯·沃克(1944-)是当代美国文学界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社会运动人士。她为读者呈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并获得众多奖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沃克一直活跃在美国文坛。其代表作《紫色》自1982年出版以来赢得广泛关注与好评,次年就一举拿下美国最权威的两项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沃克在她的作品里以其独特的写作策略和视角再现了在白人男性主导的美国社会,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饱受
学位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一带一路”在各国有不同的反响。本文以“一带一路”为研究对象,以英美媒体对于“一带一路”报道为研究语料,对其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英美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如何并揭示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  本研究收集76篇英美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38篇来自《泰晤士报》
学位
本文以扩充投射原则、格位理论和题元理论为理论框架,收集并分析了有关英汉语提升动词和提升结构的国内外重要学术观点,解释了英汉语提升结构中不同的提升动词和生成过程,并从表现形式、生成动机和制约条件几个角度对英汉语中的提升结构进行对比。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3个问题:  (1)英语中的提升结构是如何生成的?  (2)汉语中的提升结构是如何生成的?  (3)英汉语中提升结构的生成过程有何异同?  通过对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