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领袖和儒学大家,终结了中国的古典传统,开启了现代性的无限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过去,学者们更看重康有为在思想史、政治史上的地位,对其文学上的贡献关注较少,但从上世纪末开始,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康有为散文和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以及他对近代美学的启发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康有为在变革传统儒学和推动我国古典诗学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论文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交代迫使康有为采取措施对传统儒学进行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为后文具体交代康氏的变革措施做铺垫。首先,在西方利器的冲击下,晚清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儒家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引入西学成为士大夫的共识。其次,康有为中西融合、有所偏重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只能采取“托古改制”的策略,在儒学框架范围内,用“儒化”的语言阐明自己对西学的理解,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第二部分论述康有为变革传统儒学的主要手段。首先,康有为继承并发扬了公羊学微言大义的精神,通过“两考”的一破一立,推动今文经学的重兴;其次,康氏引进先进的西方思想重新阐释儒学,为儒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世界性文学观念的形成;最后,康有为尝试将儒教建立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孔教,克服传统的封建制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倾向,把儒教作为增强国民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在保全既有中国的前提下推动维新变革。
第三部分探讨康有为变革儒学对近代诗学演变产生的影响。首先,晚清“今文学”的衍化受时代影响,呈现出强烈的变易性与时政色彩,反映到维新派诗学上,则体现出面向现代性的特征;其次,以康有为为核心的万木草堂诗学影响了后世诗学的发展,康有为的政治学术理念及万木草堂教学,对梁启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影响颇深,梁氏展现出与康有为一脉相承的诗学倾向,并进一步将学术上的变革延伸到文学领域,牵头发起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推动传统文学的近代转型;最后,康有为注重感性经验的美学思想虽然未能突破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但是他立足于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从构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出发,发展出以“元气”和“阴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意识,启发了后来的学者,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分析康有为在诗学转型中的历史意义,他大刀阔斧地改造了儒学,却未能将这股“改革”之风持续引向文学领域,学者习惯忽略康有为的“无心之举”对诗学转型所做出的贡献。但康有为重兴今文经学主导了维新派诗学的走向,打破了传统为文的“道统”,借“两考”彻底划清与古文的界限,向儒家传统经学发起了挑战,某种意义上触及了传统思想的根基。他开办的万木草堂培养了变革诗学的有生力量,从源头和后续发展动力上为古典诗学的转型埋下了种子,间接推动了古典诗学向近代的转型,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文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交代迫使康有为采取措施对传统儒学进行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为后文具体交代康氏的变革措施做铺垫。首先,在西方利器的冲击下,晚清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儒家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引入西学成为士大夫的共识。其次,康有为中西融合、有所偏重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只能采取“托古改制”的策略,在儒学框架范围内,用“儒化”的语言阐明自己对西学的理解,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第二部分论述康有为变革传统儒学的主要手段。首先,康有为继承并发扬了公羊学微言大义的精神,通过“两考”的一破一立,推动今文经学的重兴;其次,康氏引进先进的西方思想重新阐释儒学,为儒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世界性文学观念的形成;最后,康有为尝试将儒教建立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孔教,克服传统的封建制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倾向,把儒教作为增强国民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在保全既有中国的前提下推动维新变革。
第三部分探讨康有为变革儒学对近代诗学演变产生的影响。首先,晚清“今文学”的衍化受时代影响,呈现出强烈的变易性与时政色彩,反映到维新派诗学上,则体现出面向现代性的特征;其次,以康有为为核心的万木草堂诗学影响了后世诗学的发展,康有为的政治学术理念及万木草堂教学,对梁启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影响颇深,梁氏展现出与康有为一脉相承的诗学倾向,并进一步将学术上的变革延伸到文学领域,牵头发起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推动传统文学的近代转型;最后,康有为注重感性经验的美学思想虽然未能突破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但是他立足于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从构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出发,发展出以“元气”和“阴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意识,启发了后来的学者,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分析康有为在诗学转型中的历史意义,他大刀阔斧地改造了儒学,却未能将这股“改革”之风持续引向文学领域,学者习惯忽略康有为的“无心之举”对诗学转型所做出的贡献。但康有为重兴今文经学主导了维新派诗学的走向,打破了传统为文的“道统”,借“两考”彻底划清与古文的界限,向儒家传统经学发起了挑战,某种意义上触及了传统思想的根基。他开办的万木草堂培养了变革诗学的有生力量,从源头和后续发展动力上为古典诗学的转型埋下了种子,间接推动了古典诗学向近代的转型,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