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儒学变革与诗学的近代转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领袖和儒学大家,终结了中国的古典传统,开启了现代性的无限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过去,学者们更看重康有为在思想史、政治史上的地位,对其文学上的贡献关注较少,但从上世纪末开始,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康有为散文和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以及他对近代美学的启发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康有为在变革传统儒学和推动我国古典诗学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论文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交代迫使康有为采取措施对传统儒学进行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为后文具体交代康氏的变革措施做铺垫。首先,在西方利器的冲击下,晚清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儒家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引入西学成为士大夫的共识。其次,康有为中西融合、有所偏重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只能采取“托古改制”的策略,在儒学框架范围内,用“儒化”的语言阐明自己对西学的理解,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第二部分论述康有为变革传统儒学的主要手段。首先,康有为继承并发扬了公羊学微言大义的精神,通过“两考”的一破一立,推动今文经学的重兴;其次,康氏引进先进的西方思想重新阐释儒学,为儒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世界性文学观念的形成;最后,康有为尝试将儒教建立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孔教,克服传统的封建制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倾向,把儒教作为增强国民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在保全既有中国的前提下推动维新变革。
  第三部分探讨康有为变革儒学对近代诗学演变产生的影响。首先,晚清“今文学”的衍化受时代影响,呈现出强烈的变易性与时政色彩,反映到维新派诗学上,则体现出面向现代性的特征;其次,以康有为为核心的万木草堂诗学影响了后世诗学的发展,康有为的政治学术理念及万木草堂教学,对梁启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影响颇深,梁氏展现出与康有为一脉相承的诗学倾向,并进一步将学术上的变革延伸到文学领域,牵头发起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推动传统文学的近代转型;最后,康有为注重感性经验的美学思想虽然未能突破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但是他立足于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从构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出发,发展出以“元气”和“阴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意识,启发了后来的学者,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分析康有为在诗学转型中的历史意义,他大刀阔斧地改造了儒学,却未能将这股“改革”之风持续引向文学领域,学者习惯忽略康有为的“无心之举”对诗学转型所做出的贡献。但康有为重兴今文经学主导了维新派诗学的走向,打破了传统为文的“道统”,借“两考”彻底划清与古文的界限,向儒家传统经学发起了挑战,某种意义上触及了传统思想的根基。他开办的万木草堂培养了变革诗学的有生力量,从源头和后续发展动力上为古典诗学的转型埋下了种子,间接推动了古典诗学向近代的转型,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大多数非洲国家是前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包括塞拉利昂和她的两个邻国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在这些国家获得独立之后,没过多久,中国做出了颇具远见卓识的决策:和这些国家开始发展贸易关系,以及最重要的,高级别外交和友谊。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开始,中国开始同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尽管中国自己在这个时期正在与发展问题作斗争,但是它仍然为很多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和一些为独立而奋斗的人提供了友谊和支持。  本文试图解释中
学位
本文力图通过深度剖析昂山素季的政治思想体系,管窥缅甸是如何度过长期的民主化过渡进程的,尤其是2015年全国民主联盟的大获全胜以来,昂山素季得以巩固其权力并成为缅甸实际领导人这一阶段的民主化变革。利用二次调查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昂山素季在2015年选举的民主联盟压倒性胜利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的积极贡献及缅甸将如何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民主制度过渡期中来。同时还研究了昂山素季的历
学位
威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主要涉及到两位君主:理查三世和亨利七世。以往研究多集中于理查三世身上,且对他的评判较为单一。本文拟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王权伦理”为切入点,围绕其核心概念“利益”与“道德”,论述王权伦理破坏再重建的过程。着重分析王权伦理之道德内涵如何在理查三世身上得以体现,从中窥探莎士比亚的王权伦理思想。本论文将理查三世与亨利七世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分别分析他们在王权伦理构
本文以《慎宜轩日记》与部分学者的诗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从生平概述、阅读生活、交游往来、思想变化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姚永概的生活变迁与思想转型,进而探讨姚永概的桐城家学意识、流派意识。  第一章概述姚永概的生平。姚永概出身名门世家,沿袭家风,传承家学。在新旧思想交替之际,他从封闭的旧文化思想体系中走出来,拥抱新学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思想体系。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把新学新知的种子撒播通街大衢,培养了
学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新媒体的发展与手机移动端的普及,偶像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而追随偶像的欣赏者们组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圈,在这种文化生态圈内部有其独有的运转机制和交际用语,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独具特点的交际用语——饭圈语言。  近年来,饭圈语言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其张扬的表现力和趣味性的优势成为当代年轻人乐于使用的语码,但是目前学界对于饭圈语言的研究还不够重视,特别是饭圈语言中的突出特征
学位
以器物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伴随着物质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潮流,器物研究亦随之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常识是,透过一定的物质层面,可以剖析一定的思想观念,其方法论的启示意义在于,文学批评中出现的器物言说现象,也蕴含着批评的思想和理念。基于此,以器物为视角研究《文心雕龙》,成为一个可尝试的课题。《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以器物言说文学主体、文学创作、文学审美等
学位
“涩”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在未进入文学批评之前,“涩”主要有三种用法,分别是医学上的“涩脉”、饮食中的“涩味”和书法中的“涩笔”,这三个含义奠定了后世对“涩”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方式。到了隋唐时期,“涩”被运用到了文学批评领域,作为描绘诗歌音乐性不佳的术语。初盛唐的诗人们纷纷对“涩”进行抵制,认为它妨碍了对“圆”的美学追求。但正是这种抵制,给唐诗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从盛唐后期开
学位
长久以来,人类文学写作实践一直内含于广义的“人学”理念范畴,其创作过程的实现,一方面离不开作为生命体的“人”,依赖于人类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基础,即以人类大脑为中枢的思维系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为意义体的“人”,即文学的书写意义是在体现人、表达人,是在描述“人”的一种处境,从而试图构建对“完整的人”的理解图景。人工智能进军文学创作领域,依赖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算法系
学位
川剧作为西南的地方大戏,自古以来就与西南社会血脉相依、密不可分,研究西南地区的川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权力渗透入地方剧团的历史由来已久,从新中国成立后轰轰烈烈展开的戏剧“三改”运动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市场改革,国家权力一直醒目地贯穿在对地方剧团的指挥与领导中,并且在加强时呈现出“国营化”趋势,在减弱时呈现出“市场化”趋势,整体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与摇摆的态势。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国家权力对地方
学位
《冷斋夜话》是北宋知名禅僧惠洪的著作。因为记载不够严谨,有假托伪造之迹,存在一些讹误,再加上惠洪行为放浪,所以在南宋时期《冷斋夜话》便遭到了文人学士的百般抨击。直至今日,学者们对《冷斋夜话》的评价依旧不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惠洪在《冷斋夜话》中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诗学思想,“妙观逸想”“言用不言名”“诗句含蓄”即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这三个诗学思想在展现惠洪对诗歌艺术独特理解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禅宗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