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器物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伴随着物质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潮流,器物研究亦随之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常识是,透过一定的物质层面,可以剖析一定的思想观念,其方法论的启示意义在于,文学批评中出现的器物言说现象,也蕴含着批评的思想和理念。基于此,以器物为视角研究《文心雕龙》,成为一个可尝试的课题。《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以器物言说文学主体、文学创作、文学审美等问题的现象。通过器物与文学的双向对比,探索刘勰为何以器物言说文学问题,这样言说的效果何在,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章沿着“物—象—器—礼”考察器物如何成为一种语言素材和经验。以《周易》为代表的“制器尚象”观念,深刻影响了器物的创制。“象喻”思维构成了《文心雕龙》器物言说的理论根源,刘勰借助器物言说文学,本质在于实现“礼”的追求,沿着“器—道—文—礼”的逻辑,将“以器启道”“文以载道”“文以明礼”的追求贯穿在器物言说之中。
第二章从工匠与文人两个主体出发,关注《文心雕龙》中以工匠比作者的现象,从工匠与文人、匠心与文心、匠艺与文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涉及主体、“心”技艺等问题。工匠与文人在这些层面具有相通性,但自古文人地位高于匠人地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应加以注意。
第三章从创作的视角,将具体的制器过程与文章的写作过程进行双线对比分析,指出制器与作文在制作层面的相通。但在更高的层面,文人作文是一项高阶的精神创作活动,与工匠制器仍有本质差异。
第四章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探讨器物之美与文章之美的问题。从形式层面来说,器物与文章都追求一种“错彩镂金”的“雕缛”之美,这在中国审美理想中只能算“第二义”;而最高的审美理想,要追溯到《周易·贲卦》“上九,白贲,无咎”,亦即刘勰在《情采篇》中所说的“贲象穷白,贵乎返本”。
结语部分,指出器物言说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经验,但就从古代文人的观念来说,运用器物言说文学问题,只是一种批评家习用的言说方式,远远没有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而今人以器物视角研究文学,却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启示我们,透过器物揭示一定的思想文学观念有它的合理性和研究价值。
第一章沿着“物—象—器—礼”考察器物如何成为一种语言素材和经验。以《周易》为代表的“制器尚象”观念,深刻影响了器物的创制。“象喻”思维构成了《文心雕龙》器物言说的理论根源,刘勰借助器物言说文学,本质在于实现“礼”的追求,沿着“器—道—文—礼”的逻辑,将“以器启道”“文以载道”“文以明礼”的追求贯穿在器物言说之中。
第二章从工匠与文人两个主体出发,关注《文心雕龙》中以工匠比作者的现象,从工匠与文人、匠心与文心、匠艺与文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涉及主体、“心”技艺等问题。工匠与文人在这些层面具有相通性,但自古文人地位高于匠人地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应加以注意。
第三章从创作的视角,将具体的制器过程与文章的写作过程进行双线对比分析,指出制器与作文在制作层面的相通。但在更高的层面,文人作文是一项高阶的精神创作活动,与工匠制器仍有本质差异。
第四章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探讨器物之美与文章之美的问题。从形式层面来说,器物与文章都追求一种“错彩镂金”的“雕缛”之美,这在中国审美理想中只能算“第二义”;而最高的审美理想,要追溯到《周易·贲卦》“上九,白贲,无咎”,亦即刘勰在《情采篇》中所说的“贲象穷白,贵乎返本”。
结语部分,指出器物言说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经验,但就从古代文人的观念来说,运用器物言说文学问题,只是一种批评家习用的言说方式,远远没有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而今人以器物视角研究文学,却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启示我们,透过器物揭示一定的思想文学观念有它的合理性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