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财务会计赖以生存的土壤,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适应于这种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网络财务报告(IFR)的兴起,彻底突破了长久以来传统纸质财务报告的局限,改进了财务信息披露的效率和方式,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网络财务报告的弊端不断凸显,由于各个公司选择的会计软件不同,进而使得它们的财务报告输出格式也各不相同,有HTML格式的、PDF格式的、EXCEL文件格式的等等,由于格式的差异和互不兼容的弊端,给网络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在这种背景下,上个世纪末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keup Language)技术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诞生了。它通过对不同的财务会计信息语言添加标记的方法,使得不同软件生成的财务信息可以被统一的识别,克服了传统网络财务报告的不足,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对所有上市公司强制要求应用XBRL标准报送年度报告,但是其他企业应用XBRL标准报告披露财务信息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既然XBRL具有如此大的优势,那么为什么有的公司愿意应用XBRL技术而有的公司却不愿意应用呢?XBRL技术的应用又是否会对公司产生积极的财务影响呢?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现实,选取了沪市94家最早应用XBRL标准技术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自愿应用XBRL的动因为起点,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实施XBRL技术的决定因素及应用后的财务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由于XBRL属于网络财务报告的范畴,因此本文以对网络财务报告的决定因素的相关文献的回顾作为研究的起点。对国内外有关网络财务报告的决定因素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梳理,其次对国内外有关XBRL产生的理论基础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其后,文章对自愿应用XBRL技术标准的决定因素和财务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通过对事项会计理论的阐述,得出了XBRL产生的理论基础,其次,对XBRL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归纳了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的三个阶段,其后,对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进行介绍。随后,通过对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的分析应用,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文的三个研究假设,分别是:①自愿应用XBRL的公司存在行业差异;②XBRL的自愿实施和公司规模的大小、业绩的好坏、资产负债率高低等特征正相关;③应用XBRL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和运营效率。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应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我国最早采用XBRL报告标准的公司是否有共同特征,其次,应用(Kruskal-Wallish)H非参数检验法分析XBRL的应用是否存在行业差异,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探析应用XBRL报告标准与否,和这些特征是否具有相关性,再次,应用Wilcoxon检验,分析XBRL报告标准的应用是否会给公司带来积极的财务影响。最后,通过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局限和未来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并对如何促进XBRL在我国更好的应用和推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XBRL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本文通过研究发现,XBRL在我国的应用的过程中行业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一般规模大、业绩好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应用XBRL技术标准来披露财务信息,同时通过检验本文还发现,自愿应用XBRL技术标准对公司的运营效率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