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共设置零放牧(CK)、适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三个不同放牧强度的试验处理,研究分析了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养分以及主要植物种群与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为探求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强度以及草地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减小。在整个试验生长季的8月份,各放牧处理下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生物量基本都高于其它月份。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主要植物种群全氮的含量也在增加。主要植物种群C/N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P与N/P在同一年份的连续月份下,在适度放牧处理区的值相对比较稳定且偏高。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氮的含量呈增大趋势。重度放牧区土壤全钾含量整体高于零放牧区和适度放牧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重度放牧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呈递减趋势。各放牧强度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减小趋势,速效磷含量有先减后增的趋势,全氮含量有减小趋势。4、土壤的C/P和N/P在各月份不同放牧条件下变化明显,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C/N相较于适度放牧处理区,在重度放牧处理下整体偏低。5、对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本试验里,适度放牧(0.96羊/hm2)是更为合理的放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