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提摩太的文化身份与报刊表达——以《万国公报》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1984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晚清在华传教士之代表人物,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在中国度过四十五年时光,其间他身兼多职,活跃于政治、外交、民生、教育、报刊出版等多重领域,文化身份渐趋多样。   本文借助跨文化传播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理论,从文化身份概念及其建构特征入手,梳理史料,分析文本。首先从李氏在华生活经历、人际网络、学术与参政活动、以及阅读世界与知识结构等角度切入,在晚清视域下全方位还原李提摩太在华文化身份及建构路径,阐释其文化身份由单一走向多元,又由多元文化身份渐渐回归传教者为主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结合《万国公报>文本,寻绎、梳理其身份意识与话语实践之间的关联,系统解读其文化身份同《万国公报》间的多重互动关系。   研究着重指出:其一,李提摩太的文化身份与晚清在华传教士群体身份间存在共性,都以“传教者”为根本特征,以实现教化为核心意识。与此同时,李氏在错综复杂的世俗活动中,渐渐具备自身之“俗”。在他主编《万国公报》时期,“圣俗协商”的复杂文化身份对报刊语篇产生了制约性影响,使其报刊语篇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身份意识。其二,在晚清语境下,李氏的文化身份主要以情境定义、归因策略与求解策略三种表达形式贯穿于《万国公报》的话语中,主要的表现特征为:情境定义中的改革倾向;归因策略的宣教特征;以及求解策略的西化导向。
其他文献
期刊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腐蚀疲劳试验和对比试验,根据实测的试验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正截面上钢筋和混凝土的动态应变,分析了正截面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腐蚀环
期刊
针对组合楼板主要的破坏模式--纵向剪切破坏进行分析,对8块U76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进行了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板越厚、剪跨越小、剪力横向钢筋越多,组合板纵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安全感乃是人类生存的本能需求。作为一种显性的社会现象,凡是有交往的地方就有交往的中介----礼物,礼物馈赠的触角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飘散
对两根尺寸完全相同但纵向配筋率不同的框架深肋组合扁梁进行了静力单向加载试验研究,得到其荷载-挠度关系,不同荷载条件下截面应变分布,混凝土裂缝的发展和分布特征以及试件
目的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动态,为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卫生厅下发《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