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解决当代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行政区经济”问题的新思路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却遭遇到许多现行行政区划的阻碍,典型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现象。本文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动态地解读了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为动机和方式,从而探究“行政区经济”产生的根源。另外,对中央政府调控、行政区划调整和市场机制调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的自我协调、中央政府的调控、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市场机制的调节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思路,进行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即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控制。这一制度打破和重塑过程实质上是一场极其复杂的制度变迁,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探究我国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供求因素和创新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实施趋势。 第一章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介绍了“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表现; 第二章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探究了我国“行政区经济”现象产生的根源——地方政府的不合作博弈; 第三章对目前学界存在的消除“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对策思路进行相关考量,得出如下结论:中央政府的调控、行政区划的调整都无法完全消除地方政府不合作博弈造成的“行政区经济”现象; 第四章提出新的对策思路——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并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趋势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我国自1994年起一直采取分税制税收制度,即国家税务系统主征增值税、地方税务系统主征营业税,然而随着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大发展的顺利运行,分税制税收制度逐渐呈现出了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税收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的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税务干部的经济及政治等待遇偏低的矛盾开始逐步呈现,税务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念发生偏移,思想波动性和活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走到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媒介融合了传统大众媒介的所有优点,并具有传播交互式、信息多维、不受时空限制、储存空间广阔、受众可主动搜索等特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