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腹针疗法对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对比其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以期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少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骨科病房收治确诊为晚期膝关节炎并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成功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65例,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采取基础康复方案,A组予基础康复方案+腹针治疗(CPM锻炼时进行),干预时间为2周,并于干预后每天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第3天、第1周、第2周行患膝关节活动度测量,于干预2周后行股四头肌肌力测量及HSS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运用SPSS19.0软件包对患者组间资料进行t检验比较,分析并评价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及疗效差异。结果:65名受试者中,2名未能坚持完整疗程,最终纳入并完成实验研究者63名,其中A组32名,B组31名;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病程、患膝分布、术前VAS评分、患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第1-3天A组VAS疼痛评分较B组下降,但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腹针的疗效暂未明显体现;第4天开始组间VAS平均分逐渐出现差异(p<0.05),A组低于B组,最大差异时间点为治疗后第6天,以上说明腹针疗法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锻炼期间的疼痛;经治疗后,第3天A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B组稍高,但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及治疗后第2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改善优于B组;治疗2周后,两组间在股四头肌肌力及HS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对本次住院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调查提示A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腹针辅助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TKA患者术后对康复效果满意度。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晚期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间运用腹针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之更好地配合康复锻炼,从而使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关节活动度获得更大限度的改善,利于膝关节整体康复并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腹针可以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一种简便、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少的辅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