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发展成果备受世界瞩目。如今,我国把“科教兴国”提升到了战略高度,这充分说明了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现状,主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乐趣”、“好奇”等词语,强调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为学生创造有乐趣的学习情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游戏化学习”正是一种新颖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模式,尤其在近几年,国内外兴起了对游戏化学习的研究热潮,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运用游戏化学习进行教学实践,总结了游戏化学习的诸多优势。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教育实习为契机,对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游戏化学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游戏化学习实践,以《土壤的种类》和《动物的翅膀》为学习案例,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上进行了评价,探究游戏化学习模式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一方面交代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包括笔者的学习经历与实习感悟、新课标的倡导以及游戏化学习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交代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学习与研究,首先对游戏化学习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研究现状;其次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包括游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后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游戏”、“游戏化学习”以及“游戏化教学”,从而为学习案例的设计开发打下基础。第三章阐述了小学科学游戏化学习的整体设计,包括设计思路、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第四章按照上一章的整体设计思路,在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并实践了《土壤的种类》和《动物的翅膀》两个学习案例,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每个学习案例进行两轮实践,进而通过访谈与对学生课堂行为观察量表的分析,总结游戏化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行为层面上的影响,评价游戏化学习在课堂实践中的积极效果与不足之处。第五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游戏化学习对学生在情感和认知层面上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将实践班级与普通教学班级进行单元测试成绩的对比,证实了游戏化学习确实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另外还对游戏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第六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对游戏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