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孩”政策普遍放开前,我国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趋势日益明显。空巢老年人的数量在整个社会中的占比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该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也一直保持在青岛各区市的前列,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同于偏远地区居民为谋生要长期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本地年轻一代多是选择就近寻找工作,因而每年回家探望的频率也会相对较高。虽就如此,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该区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且也有一部分空巢老年人的生活差强人意。一方面,农村空巢老年人经济状况差强人意,另一方面,农村空巢老年人获得的外部支持也相对匮乏。本文以青岛市黄岛区农村空巢老人为例,从微观角度入手,借助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四个维度对该地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黄岛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而言,老年人在社会关系和生理维度上得分较高,其次是环境维度,而在心理维度上的得分则差强人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资料中的婚姻状况、是否缴纳养老保险、钱是否够用等,家庭支持中的家庭关系、子女状况,社会支持的中的日常困难是否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是影响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研究成果,为改进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首先要增强老年人的忧患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其次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为自己补缴养老保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加一份保障。此外还要强化子女的爱老、孝老意识,鼓励子女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最后就是政府要真抓实干,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