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gl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是“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话语生产者,但通过他们预设、转述、修辞等话语策略,在用语言描绘社会现实的同时,往往又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输出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话语策略“劝服的艺术”。“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级顶层战略,媒体在宣传报道时,特定的文本必然会体现着特定的意识形态。本研究将以最具权威性的官方新闻话语——《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理论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维分析框架为研究路径,对《人民日报》抽样报道文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究《人民日报》新闻话语建构及其社会意识形态输出。并且,利用EBSCOhost数据库,检索美国《纽约时报》和阿拉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了解美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该倡议的认知,反思国内媒体在“一带一路”传播上的缺位,并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新思考。本文认为,《人民日报》以平等的姿态建构起“国内+国外共享式的对话模式”,凸显了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大国形象。同时,又以严肃客观与平易近人并重的话语风格贴近百姓生活,将话语权向普通民众释放,极具亲和力又不失感召力,《人民日报》的话语策略贯彻了“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经济相融等理念。但在传播策略上,国内媒体应该重视对负面事件进行及时有效舆论疏导。并且,西方媒体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依旧存在。
其他文献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职业价值取向及其活动的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多次被写入政府报告中,根据对背景环境的分析,我们认识、领悟到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感知、体会到了党和政府领导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不仅如此,党和政府领导还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意义作用和任务要求等进行了深刻论述和阐释。本文试图通过对工匠精神历史演进过程以及新时
研究背景: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引导医疗资源向外分散的背景下,北京市以现有优势医疗机构为依托,通过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设立分院等方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患
【摘要】在实际幼儿园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强,各自为政或自得其乐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与幼儿的生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有较大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在《指南》要求我们遵循幼儿学习特点的指示下,我们尝试利用建构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融入集体、学会合作。  【关键词】幼儿 建构游戏 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地上建筑群规划的需求,大规模地开发城市的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地下结构的存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到地表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桥梁建设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然火灾发生于桥梁的概率不大,但是每年还是有一部分桥梁发生意外火灾。本文以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