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内镜下的显微解剖,为经鼻蝶入路内镜辅助下海绵窦内肿瘤手术切除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在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上,利用0度、30度角,直径为4mm的神经内镜进行研究,全部经鼻中甲入路,切除蝶窦前壁到达蝶窦后壁,磨除蝶窦后壁的骨质层,进入海绵窦区进行研究测量拍照。结果:1.海绵窦呈粗细不等,反复分支,反复汇合的网状结构,这些网状结构与颈内动脉相互毗邻,并可于手术显微镜下完整分离,使外科医生切除海绵窦肿瘤成为可能。2.海绵窦内侧壁的胶原纤维层明显较海绵窦上壁和外侧壁为薄,海绵窦内侧壁实际上是由鞍膈发出的纤维构成的薄壁。左右海绵窦的内侧壁即为垂体硬膜囊的两侧外侧壁,作为垂体和海绵窦的边界并将两者分隔开来。3.内镜下蝶窦后壁的骨质层分为五个相互垂直的区域:中央区、双侧对称的旁中央区及外侧区。中央区的主要结构有:蝶骨平台、鞍结节、蝶鞍和斜坡凹陷;旁中央区的主要结构有:视神经管的内三分之一和颈内动脉隆突;外侧区主要包含四个骨性隆突(视神经管隆突、海绵窦尖隆突、上颌窦隆突和下颌窦隆突)和三个隐窝(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眼神经-上颌神经隐窝〈V1-V2〉、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隐窝〈V2-V3〉)。这三个隐窝在外侧区形成了三个解剖三角:视柱三角(由视神经、颈内动脉、动眼神经围成)、V1-V2三角、V2-V3三角。4.内镜下蝶窦后壁,通过其各自的骨性隆突可以明显的看到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两个分段,即尾侧的斜坡旁段和头侧的鞍旁段,斜坡旁段的颈内动脉可被进一步分为两个部分:位于海绵窦外的尾侧的破裂孔段和位于海绵窦内的三叉神经段。当蝶窦内的粘膜被去除后,可以看到颈内动脉的破裂孔段。鞍旁颈内动脉呈一个凸向前外侧的“C”形。它可被进一步分为四个部分,从尾侧到头侧分别为:潜隐段、下水平段、前垂直段、上水平段。结论:1海绵窦是由粗细不等的静脉所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静脉丛,反复分支吻合,不完全包绕颈内动脉。2海绵窦的内侧壁由覆盖于垂体的内层硬膜构成。3.内镜下通过蝶窦后壁的骨质层五分区可顺利进入海绵窦区,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分段,使临床切除海绵窦内肿瘤时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