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油液磨粒图像的地铁车辆齿轮箱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快速发展。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重要的部分,以其舒适便捷、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先交通工具之一,与此同时,每日巨大的载客流量也给地铁车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齿轮箱作为地铁车辆关键部件,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地铁车辆的行车安全,又因为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长时间的工作及频繁的起停,使之成为易于发生故障的部件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车辆齿轮箱常见的故障及其产生机理,确定了以油液磨粒图像检测作为地铁车辆齿轮箱故障诊断的方法,然后对故障诊断系统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将故障诊断系统分为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特征提取和故障诊断三部分。在图像采集部分,对相机和镜头等关键部件的性能参数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关键部件的选型及采集系统的搭建,从而实现图像数据的采集。在图像处理及特征提取部分中研究了磨粒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磨粒特征参数,然后分别制定了基于采集图片和监测视频的图像处理及特征提取的技术路线,并编写相应程序来实现需求。本文重点对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Pretrained CNN)对齿轮箱油液磨粒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对限制分类准确度的因素进行分析,SVM分类器对于输入特征的质量要求较高,而Pretrained CNN模型则未考虑训练集与测试集之间的联系,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引入MAML(Model Agnostic Meta Learning)算法来对CNN模型的训练进行优化,并将磨粒分类问题设置为4-way k-shot问题。首先,采用轴承振动数据对MAML算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将MAML算法应用到轴承故障诊断中,并在损失函数中加入了带惩罚系数的最大均值差异(MMD)损失,采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振动数据与西安交通大学轴承全寿命数据进行训练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shot的状态下,经MAML算法优化后的模型可将准确度提升44.9%,结合MMD损失的MAML算法优化后,分类准确度提升55.4%,在5shot的状态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30.3%,34.8%,由此说明了经MAML算法优化后的CNN模型对处理少样本数据时可有效提高准确度。将经MAML算法优化后的CNN模型应用于地铁车辆齿轮箱油液磨粒分类识别中,并对齿轮箱故障进行诊断。测试结果表明,对齿轮箱油液磨粒进行分类时,在1shot的状态下,故障识别的平均准确度为61.8%,相较于预训练方法提高了22.9%,在5shot的状态下,识别的平均准确度为82.1%,相较于预训练方法提高了13.1%。最后对地铁车辆齿轮箱故障诊断系统界面进行了编写。将图像处理及特征提取、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整合,编写了故障诊断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其他文献
自1808年硼元素被发现以来,关于硼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作为硼的一种常见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硼(am-B)用作多功能材料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多种am-B的可能结构被陆续提出。然而,由于其非晶态特征,到目前为止,am-B的确切分子结构尚未被确定。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包括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AFM-SMFS)、AFM成像、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AC-TEM)、凝
铁路运输由于其开放的运行环境,极易受水、油、树叶等第三介质的影响而产生低黏着问题,为保障列车在低黏着工况下的运行安全,铁路上广泛采用撒砂来提高黏着水平。由于撒砂过程中存在颗粒损失,导致撒砂量与进入轮轨界面颗粒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撒砂动态过程,阐明不同因素对颗粒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对进一步撒砂应用优化和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列车运动中轮轨的相对运动关系,设计研发了列车撒砂过程模拟检
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极为广泛,其制备与性能探究是众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为之关注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但是在制备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在铜基体中不易分散均匀,CNTs与铜的界面结合力弱等问题。另外,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线材制备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为此,进行了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块材与线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文为
离散车间生产过程管控系统从设备执行、产线调度、车间计划等多个维度对生产车间关键资源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状态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用以辅助生产管理者决策。生产过程数据是系统的核心业务对象,故从技术上打通生产过程数据的模型构建、采集传输、存储管理等环节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监控的关键,而系统实施过程存在着车间统一数据模型缺乏、多通信接口难以统一集成、传统存储管理工具难以有效应对海量异构数据的问题。本文将
MXene作为新生的层状二维材料,在摩擦润滑应用中具有很大前景。湿度对于固体润滑剂来讲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对MXene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探究不同湿度下MXene的表面性能并根据宏观微观结合探索出加大MXene减摩效果的思路,不仅能够探明不同湿度下MXene摩擦磨损机理,而且可以增加MXene成为减摩润滑涂层的技术储备。本文从微观下MXene表面性能研究出发,最终过渡到宏观摩擦磨损研究。本文的主
发动机由于其工作特性在曲轴上作用着气体爆发压力、往复惯性力所引起的大小、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切向和法向作用力,导致曲轴在运转时产生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过大的扭振会导致曲轴断裂。混合动力汽车引入了电机作为新的动力源,使得混动汽车有了更多的驾驶模式,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切换驾驶模式,从而达到发动机的最佳燃油消耗。为探究瞬态工况下电机的激励对发动机轴系扭振的影响,本文以企业某款四缸发动机为基础,进行了混动技术
内燃动车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前期建设投入少、运营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地区被广泛使用,在我国短途中转、支线运输及非电气化铁路路段也有一定运用潜力。内燃动力总成是内燃动车的核心动力源,一般悬挂在车体下方。为减小内燃动力机组激励对车体振动的影响,目前通常以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传递至车体的动反力为优化目标进行隔振参数的优化设计。采用此种优化方法,可以降低仿真周期,所得结
轨道静态不平顺检测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轨道静态不平顺检测项目包括轨距、水平、超高、左右股高低、左右股轨向、轨距变化率和三角坑。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轨道检测任务日益加重。工务段仅可在夜间天窗时间进行检测,检测时间短,并且需野外作业,光照不足,工作环境恶劣。目前我国铁路现场普遍使用轨距尺进行轨道的轨距和水平检测,检测效率低,工作强度大,部分工务段使用轨道检查仪。轨道检查仪使用接触式位
传统的轮毂抛光打磨通常都是以人工为主,存在工作效率低,加工环境差的问题,无法将生产制造效益最大化,所以采用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进行轮毂抛光打磨势在必行。在轮毂的抛光过程中,影响抛光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对其加以控制以保证加工质量,并且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编程难度的加大和对编程实时性要求的提高,采用传统的示教编程方法不仅编程效率低,质量也差。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进一步探索了轮毂抛光的工艺参数
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型电子器件在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很多无线传感器设备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工作,如何为这些器件长期供电是一个关键问题,一般的供电方式是使用电池,但电池寿命有限,而且对于处于恶劣环境中或嵌入型器件来说,定期更换电池很难实现。相对于电池的诸多缺点而言,能量收集技术可以把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代替传统的供电方式为电子设备供电。相比于其他能量源,生活中振动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