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是本世纪初在我国湖北五峰发现的珍稀植物种,具有极高的科研、绿化和经济价值,尤其以内外纯红的花色在玉兰中堪称绝无仅有。然而,移植到北京的红花玉兰却受困于严重的越冬伤害。红花玉兰在其原产地并未出现越冬伤害现象,北京本地玉兰种也很少发生越冬伤害,因此,红花玉兰在北京地区越冬伤害必定与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花玉兰原产地五峰和引种地北京的气候环境差异以及北京本地白玉兰和红花玉兰的越夏和越冬适应性差异。其二,本文分析了冬季防护措施对红花玉兰栽培环境和越冬能力的影响,以期摸索出红花玉兰在北京地区的防护型越冬技术。最后,本文分析了调控措施对红花玉兰引种适应性和越冬能力的影响,以期摸索出红花玉兰在北京地区的调控型越冬技术。主要结论如下:(1)红花玉兰原产地五峰和引种地北京的气候环境差异明显。与五峰相比,北京地区夏季更加炎热,冬季更加寒冷,全年降水更少、光照更强。(2)红花玉兰在北京地区的越夏和越冬适应性均不及白玉兰。与白玉兰相比,红花玉兰徒长明显、光合性能低、冷驯化迟缓、抗寒性差。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是影响两个玉兰种光合速率的主要生化因素;枝条中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是影响两个玉兰种抗寒性能的主要生化因素。(3)冬季防护措施明显改善了红花玉兰的温度环境、水分环境和越冬能力。开启暖棚是最佳防护型越冬技术,实现了全体苗木无伤害越冬;其次是封闭暖棚,无伤害越冬率高达95%以上;其三是地面覆盖和苗木包裹共用,无伤害越冬率30%以上,且无重伤害苗木;其四是地面覆盖,重伤害率不到12%;苗木包裹基本不起作用。(4)在遮荫处理中,越夏期70%全光照处理对提高红花玉兰的越夏适应性效果最佳。该处理改善了苗木生长特征和叶片形态、光合、生化特征,与冬季地面覆盖相结合可使苗木越冬无伤害率达到31.67%,且无重伤害现象。(5)在施肥处理中,春季75 g.N-1农家肥处理对提高红花玉兰的越夏适应性效果最佳。该处理改善了苗木生长特征和叶片形态、光合、生化特征,与冬季地面覆盖相结合可使苗木越冬无伤害率达到20.00%,重伤害率降至1.67%。(6)越夏期70%全光照和春季75 g.N-1农家肥协同处理在提高红花玉兰越夏适应性上的效果优于二者的单独处理。协同处理更大程度改善了苗木生长特征和叶片形态、光合、生化特征,与冬季地面覆盖相结合可使苗木越冬无伤害率达到58.33%,且无重伤害现象。(7)在叶施脱落酸处理中,秋季600 mg.L-1脱落酸处理对提高红花玉兰的越冬适应性效果最佳。该处理促进了冷驯化期间的生长停止、叶片衰老、芽休眠发展、抗寒性能提升、脱水和化合物积累,与冬季地面覆盖相结合可使苗木越冬无伤害率达到33.33%,且无重伤害现象。(8)秋季根施脱落酸处理在提高红花玉兰越冬适应性上的效果优于叶施处理。根施处理不仅更大程度促进了冷驯化期间的芽休眠发展、抗寒性能提升、脱水和化合物积累,还延缓了脱驯化期间的芽休眠解除、抗寒性能降低、水分回升、化合物消耗和早春萌芽。秋季根施脱落酸处理与冬季地面覆盖相结合可使苗木越冬无伤害率达到65.00%,且无重伤害现象。(9)单纯依靠外源脱落酸而不使用任何冬季防护措施调控红花玉兰的越冬能力基本无效。自然越冬条件下未施和施用脱落酸处理的越冬重伤害率均高达90%左右。(10)越夏期70%全光照、春季施用75 gN-1农家肥、秋季根施600 mg.L-1脱落酸与冬季地面覆盖四者协同处理是红花玉兰在北京地区的最佳调控型越冬技术,可使苗木越冬无伤害率高达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