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中医外治治疗黄褐斑的文献研究较多,本文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医外治联合常规治疗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干预措施进行概率排序,拟筛选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制定检索策略,通过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ari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中医外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将提取的数据导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采用Stata16.0统计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包括3804名受试者,涉及17种干预措施,以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效应指标。
  在临床有效率方面,38篇研究共涉及17项干预措施,大部分干预措施之间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结果可比,其中:①微针+TXA/HQ、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埋线+针刺+TXA/HQ、针刺+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均优于以TXA或 HQ为主的治疗。②微针+TXA/HQ、面部刮痧+Vc/Ve/GSH、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针刺+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均优于以Vc/Ve/GSH为主的治疗。③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均优于以调Q1064激光为主的治疗。④微针+TXA/HQ、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注射+TXA/HQ均优于中药面膜+TXA/HQ。⑤微针+TXA/HQ、针刺+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针刺+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均优于中药面膜。⑥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均优于中药面膜+Vc/Ve/GSH。⑦其他干预措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或单一面膜疗法。
  概率排序:穴位注射+调Q1064>穴位埋线+调Q1064>针刺+Vc/Ve/GSH>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针刺+TXA/HQ>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微针+TXA/HQ>面部刮痧+Vc/Ve/GSH>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埋线+针刺+TXA/HQ>中药面膜+Vc/Ve/GSH>调 Q1064>中药面膜+TXA/HQ>TXA/HQ>Vc/Ve/GSH>中药面膜。穴位注射+以调Q1064nm激光为主的治疗方案为最佳治疗方案的可能性最大,经检验局部不一致性不显著,结果的稳定性尚可。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18项研究共涉及13项干预措施,即微针+TXA/HQ、TXA/HQ、Vc/Ve/GSH、穴位埋线+调Q1064、调Q1064、中药面膜+调Q1064、穴位注射+调Q1064、中药面膜+TXA/HQ、穴位注射+TXA/HQ、微针+调Q1064、中药面膜、中药面膜+Vc/Ve/GSH、穴位注射+中药面膜+Vc/Ve/GSH。经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3项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相对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外治联合常规治疗能增强疗效,且安全性尚可。
  2.穴位注射联合调Q1064nm激光为主的治疗可能为最优治疗方案,由于该研究纳入的文献中,高质量的研究数量偏少,未来仍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的纳入进行支持及佐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水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及各证素与AD常用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A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以及从中医证候学角度确定AD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潜在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AD的患者共37例,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辅助检查,运用神经心理学检查进行认知损害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分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组、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化痰通络汤对脑小血管病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症状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为风痰瘀阻型脑小血管病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个体化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痰瘀阻型脑小血管病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收集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光谷院区住院病人电子病历信息,整理出使用中药患者处方,并对其处方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归纳总结有效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的用药指导。方法:咨询专家意见制定好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以第一诊断为“腰椎间
目的观察及评价抗心绞痛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筛选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共选入62例患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推荐的西医
学位
目的:有多达85%的下腰痛没有被明确、合理解释疼痛的原因和来源,对于这些患者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些腰痛患者身上多找不到组织结构的确切改变,排除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检查多无脊柱畸形、骨质疏松、骨折征象。故而临床上将因腰肌劳损、L3横突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等多种急慢性腰部病变引起腰痛及活动受限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NLBP按持续时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地评价,为其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OS、CNKI、CBMdisc、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2月18日,全面搜集有关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信息,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将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是否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汤剂,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
目的:1.进一步评价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2.为中药部分替代抗生素使用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确诊为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患者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中央系统随机分配法将纳入病例分为A组(试验组)
目的:本论文主要选取耳穴压豆的方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通过其刺激耳部穴位调理躯体脏腑机能,分析这种治疗方式的实际疗效和安全性,希望能够为前庭偏头痛诊治提供一类无创、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实效性强的治疗对策。同时凭借回顾性研究前庭性偏头痛视频头脉冲试验状况,分析中医证型和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依据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六十名罹患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收治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一部分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MNNG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干预WB-F344细胞系制备肝癌前病变细胞模型,实验组用高、中、低不同浓度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刺激细胞,正常组、模型组加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