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近距离煤层群在我国分布广泛,国内外对其开采难题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开采技术的相关理论成果较少,大多数为实践性和经验性的总结,因此深入研究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对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五虎山煤矿为背景,以9#、10#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力学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极近距离下位煤层采准巷道的合理布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首先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解释了何为极近距离煤层群,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煤层层间距很小,且开采时上下相互影响明显的煤层群为极近距离煤层群;从定量方面分析:将煤层底板损伤深度h作为划分极近距离煤层的依据,即当煤层间距h时为极近距离煤层群。紧接着文章介绍了工作面巷道四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之后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研究了煤柱合理宽度的留设、底板应力传递及分布规律,以及上煤层开采底板损伤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弹性区和极限平衡区的长度范围,推算出巷道布置(外错式)的理论错距(外错)计算公式,同理根据底板破坏范围分析结论,推算出巷道内错式、平错式的理论错距公式,并结合五虎山煤矿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1004工作面采用平错式布置。然后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9#煤层残留煤柱下方各方案巷道的矿压规律、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充分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最后采用力学计算的方法,对巷道支护材料作了深入研究,选定29U型钢为1004巷道支护材料。工程实践表明,支架在受到不均匀压力时,极易产生变形、破坏,故提出了预防支护体产生受力不均的几种方法,即把握好工程质量、做好刹顶背帮工作、优化巷道布置、增加支护材料支撑力。根据矿方开采效果反馈,该研究中巷道布置位置是合理的,支护方案及受力不均处理是有效的,对类似条件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