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基础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从仓颉造字开始,象形与音义兼具的汉字,注定了汉语“言不能尽意”、汉思维“模糊而浑然一体”、汉文化“重统不重分”的性格。这种文化性格诞生出的儒、道哲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性格中互补的两个层面,深深影响着园林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山水园形态,正是中国式生存哲学的体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一元发展特性:从殷周“原始宗教精神”到先秦“理性思维”,从秦汉“浪漫神话”到魏晋六朝“人的觉醒”,从隋唐“瑰丽磅礴”到两宋“细腻微婉”,“超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中,中国文化以缓慢的速度步步前行。而北宋最终以山河丧失的代价,促成了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巅峰一刻,园林艺术正在其中。揭示中国文化艺术特征,及其如何一步步影响、促进了传统园林理法的发展、变化,正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现代性在于对传统的重新创造”。不同于儒生式复古,解决现代的问题只能由现代人用现代方式去做。而深层挖掘传统造园思想的来源,是能够清晰探讨如何在“种族的气质上”对传统园林继承与批判、融合与生长的客观前提。文本首先以图表方式总结园林艺术发生的时代背景与影响园林的哲学、艺术历程。再按“时代之精神”即哲学的变化历程划分时间段,逐步分析造园思想的时代差异。最后对比古今哲学,从作者参与的项目案例出发,探索如何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继承传统园林艺术的气韵精神。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文化特征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成果:1,第一次以绘图总结的方式,分析中国园林的发生背景及时代脉络;2,儒、道、禅“哲学-美学”是中国艺术思想进化的“三步曲”,本文在时代进程中,详细分析此“哲学-美学”结构对园林艺术思想的影响;3,分析传统文人园林的儒道互补结构;4,以现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对“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