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可持续清洁能源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阻碍了其商业化。开发兼具高活性、低成本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是工业碱性水分解的一大挑战。通过表界面工程促进其催化活性是可行的方案。本文通过构建异质结构和掺杂工程,系统性地对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进行激活,并且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表界面工程提升HER和OER性能的内在机理。1.通过两步水热法在柔性石墨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可持续清洁能源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阻碍了其商业化。开发兼具高活性、低成本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是工业碱性水分解的一大挑战。通过表界面工程促进其催化活性是可行的方案。本文通过构建异质结构和掺杂工程,系统性地对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进行激活,并且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表界面工程提升HER和OER性能的内在机理。1.通过两步水热法在柔性石墨毡(GF)上制备了包覆有四种不同尺寸碳纳米球的海胆状Ni Co2O4纳米锥。碳纳米球和海胆状Ni Co2O4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产生优异的HER和OER性能。随着纳米球尺寸的增大,电极的催化性能先增大后减小。优化的碳包覆Ni Co2O4电极在HER和OE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研究表明通过构建碳-Ni Co2O4表界面可以优化其催化性能。2.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式,硫化包覆有不同纳米厚度Co O的多孔泡沫镍(NF)制备了Co掺杂的Ni3S2纳米锥。12 nm Co O包覆的NF经过硫化得到的Co12@Ni3S2/NF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双功能催化反应活性。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适当浓度的Co掺入Ni3S2中会产生较大的表面晶格畸变,使得Co原子周围有效离子电荷升高,从而大大增强水分解。3.利用可控的等离子体注入将Zr原子掺杂到Mo S2@Ni3S2(MSNF)异质纳米棒中以增强电催化活性。随着Zr金属掺杂浓度的增大,电极整体的HER和OER性能先急剧增强再缓慢衰减,注入浓度为5×1016个/平方厘米的Zr原子的MSNF(Zr500-MSNF)显示出相对优异的双功能电催化特性,实验结果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在MSNF中引入Zr后,基面的S位点具有更多的空态,对促进电催化反应具有重要作用。4.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发现Ag具有更高的氢吸附活性,并且由Ag等离子体掺杂引起Mo S2的基面上S位点“复活”,有利于析氢反应。将Ag和其他多种杂原子等离子体注入到Mo S2中,调控表界面以增强电催化析氢活性。随着掺杂剂浓度的增加,HER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同时观察到Ag原子的注入与Ti、Zr、Cr、N和C等其他原子的注入相比,产生了更好的结果。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相互印证。5.在等离子体注入的基础上,分别利用Ti,N共掺对Mo S2@Ni3S2异质纳米棒表面进行修饰。并且在碱性环境中探索其HER活性和掺入剂量的关系。随着等离子体掺入剂量增大,HER性能表现出先增强,再衰减的变化趋势。尤其是,5×1016个/平方厘米的Ti原子和NH3等离子体处理1小时共同改性的Mo S2@Ni3S2(N1.0@Ti500-MSNF)电极表现出最优的电催化HER活性。理论计算和实验共同揭示了Ti、N共掺比Ag掺杂Mo S2具有更强的表界面活性调控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分别通过构建异质结构表面和掺杂激活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HER和OER活性,并且探索了催化剂表界面改性过程中,纳米形貌、化学成分、掺杂剂量与电催化活性之间的直接联系。理论计算揭示了掺杂原子对于反应位点激活的内在机理。该研究为优化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表界面,以用于商业水分解制氢提供了灵活可控的策略。
其他文献
光电探测器犹如人类的“眼睛”,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目前,新一代光电探测器正朝着高性能、宽光谱、低成本、室温可用等方向发展,对探测材料、集成系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深入优化探测材料的研究,持续开展新材料、新结构、新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二维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能带结构可调控、本征光吸收率较高等特性,是光电探测
如何通过技术支持实现教学创新与变革是教育技术学研究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学习设计是教学创新与变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分析有为学习设计提供支持的潜力,因此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的联结成为了教育技术学与学习科学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有关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联结的研究依然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的联结。基于研究目的,本研究确定了三个研究问题:1)如
细胞膜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平台,调控多种细胞功能正常运行。经典的流动镶嵌细胞膜模型指出,细胞膜具有异质性。细胞膜成分通过胞内、胞外作用和细胞骨架重排而不断重构。细胞膜内多种复杂成分为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上执行相应的细胞功能,以相分离的形式在细胞内形成一定的秩序,有序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相分离异常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细胞相分离背后的机制以及利用相分离调控细胞行为对于
空间能力是与阅读、写作、数学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被认为可以有效地预测学生在STEM领域的表现。但是空间能力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存疑,而且空间能力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中存在一些争议。由于纸笔测试难以提供认知加工证据,而且理论驱动研究范式难以解决冲突假说检验、相关性研究、预测性研究等问题,对空间能力科学性、客观性、精确性评价造成了困扰。本研究拟开展数据驱动的空间能力评价模型设计与实践研究,并解决以下三
近年来,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它们在科学和工程技术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还缺少有效的方法,其理论体系还远不够完备。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主要是求其数值解,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右端不连续的微分方程具有奇性,刚性很大,很难有效把握所研究对象的本质,所以开展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既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微分方程理论,又可以促
伴随着城市人口膨胀、空间蔓延及机动化出行,居住功能与就业功能的空间分离及其带来的通勤问题已成为世界性城市管理难题。基于过剩通勤框架,开展职住关系与通勤绩效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城市通勤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国内研究数量有限且存在以下不足:对通勤绩效的评估尚不够全面深入,较少关注通勤空间组织的有序性;对通勤绩效的群体
人口均衡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人口空间均衡是人口均衡的空间表现,也代表了我国政府和学者对人口发展的价值引导和理想追求。但当前学界对人口均衡及人口空间均衡的解释仍存在诸多困惑,就学术意义而言,人口空间均衡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其关键指标人口空间均衡度选取及量化不够成熟,其科学内涵也需更多的阐释和宣传。本文从人口空间均衡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出发,建构了人口空间均衡的理论模型,并以长三角为例计算了均衡
本文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标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这一结论在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管理效率提高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投资水平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
辩证法从近代发展到当代,其形式、内容以及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思维的艺术”发展到“事情本身”的运动过程,辩证法实际发生着三个维度的结构变动。通过辨析“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在内在构成上的原则性差异无疑把捉到了历史辩证法之革命内容的密钥。首先,关于辩证法的现实性基础,黑格尔与马克思将其归为超越二元界限的“事情本身”。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还是“事情本身”的运动过程。这一主客统一的总体目标
本文以潍县年画《大灶王》为研究对象,以民间艺术为本位,广泛借鉴图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采用“置入原境,建构谱系,以图释图,图文互证”的研究路径,把研究对象置于黄河中下游民间礼俗文化原境下进行考察,结合田野调研信息与文献资料,廓清了《大灶王》图像存在的文化原境和生成演变过程,解读了“形式”与“意义”之间的黏附性及其在文化原境下的意义变迁,进而对其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