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被字句一直都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语言学各大流派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法再到认知语言学都对这种特殊的结构做过研究。当前网上及各大报纸上出现的被字构式,比如:“被自杀”,“被就业”,“被健康,“被失踪”,“被死亡”“被自愿”,“被捐款”越来越备受关注。这种新用法我们叫它“新被字构式”,为区别方便起见把原来的用法叫“标准被字构式”。新被字构式以其独特,叛逆的结构迅速吸引了语言学家及公众的眼球,但之前的研究无论是结构方面,还是语义方面都缺乏更为细致系统的描写。本文结合大量语料,将新被字构式与标准被字构式在句法,语义方面做了对比,系统全面的总结了新被字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主要以主观化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对个例进行分析,以解释其语义动因。
通过对比,本文发现新被字构式与典型被字构式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句法上采用了标准被字构式的结构“NP1+被(NP2)+VP”。这使他们整体看起来很相似,但新被字构式却可以拥有更广泛,开放的选择来取代VP。标准被字构式中谓语部分可以是及物动词,比如,“被杀害”,“被逮捕”,“被消灭”,“被认可”,“被解决”,或是单音节动词加补语,比如,“被拉完”,“被绞死”,或是动宾结构,比如,“被撤职”,“被免职”,“被授予勋章”,但是仍以及物动词为主。新被字构式中“被”后除可以是及物动词,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比如,“被死亡”,“被同居”,“被怀孕”,“被下降”;名词,比如,“被韩国”,被新红颜,“被大学”,“被艳照”,“被商标”;形容词,比如,被万能,“被热闹”,“被干净”,“被富裕”;主谓结构,比如,“被审美疲劳”,“被脸胖”,“被婚变”;数字,字母,成语等等。
通过句法我们看到,新被字构式采用了典型被子构式的结构,主语仍然是受事,这使新被字构式继承了典型被字构式的被动性,主语被动地受到某一事件的影响。这使得新被字构式的基本语义还是表示遭受,同时这也是新被字构式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语义基础。标准被字构式中主语为典型的受事,新被字构式的主语却承担着施事和受事与一体的复杂局面。通过大量语料的解读发现,新被字构式的主语依然是受影响的,故仍然是受事。它继承了标准被字构式的被动性,而且是对“被”表遭受意义的一种回归。古汉语中这一被动构式“基本上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王力,1980)。新被字构式“被”字之后的成分在进入该构式之前都是含有主动意义,而且表示如意,期望的语义色彩,而进入该构式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表示遭受,不如意等消极意义。新被字构式大多以带引号的形式出现,以表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讽刺,不满和质疑。当然不排除能表示积极意义的可能性,比如,“被亲戚”,“被酒醒”。新被字构式使得“被”后成分扩大了,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同的形式导致不同的意义,每个形式都会有对应于这个形式的意义。而且新被字构式的意义更依赖于语境,整个构式的意义都不能仅从字面得出,内涵更为丰富,是遭受义的扩展化,具体化。标准被字构式主要表示“遭受”,而新被字构式除了表“遭受”外,多指“不知不觉得扮演了某种角色或被认为做了某种事情”;“被迫”;“身不由己做某事”(侧重动态的挣扎过程);“被谎称为,被认定为”;“看起来做了某事,其实没有做或者是做样子没有真正达到做某事的目的”;“出乎意料的受益”。新被字构式的这些意义都不能一看便知,必须通过阅读语篇才能理解,这是新被字构式的意义的新处所在。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尝试用主观化理论来解释新被字构式语义的认知动因。兰盖克认为,主观化就是言语场景的参与者,时间,地点,说话人的目的,态度,情感等因素参与了某构式的概念化过程,成为意义的一部分,而并未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新被字构式的语义不能仅从字面上获得,要从每个构式得以出现的语篇中解读出来。它暗含了说话人对“被”后成分所表示的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态度,看法,而这些都没有表现在语言层面上。要真正理解这些意义,就必须把构式的言语背景作为参考。说话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没有体现在语言层面上,但是依然参与概念化的过程。这就是主观化,也即是新被字构式的认知动因。
通过研究发现,新被字构式的出现有其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它继承了典型被字构式的特征并有所发展。它的形成是社会现实的客观现状和人类的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