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在有限的国土空间当中人与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为统筹我国国土空间内各类开发保护与建设活动、推进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在一系列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建空间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为基础。由此可见,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在有限的国土空间当中人与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为统筹我国国土空间内各类开发保护与建设活动、推进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在一系列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建空间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为基础。由此可见,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在指导“三区三线”的划定、有机衔接和跨尺度传导各级规划动态监测、科学评估规划实施成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适宜性评价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但以往的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面向于大区域的尺度,专门针对县域并跨尺度传导到镇村的适宜性评价比较少,其如何利用适宜性评价成果划分村级空间开发主导功能的机理亟待阐明。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地域功能理论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等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自然资源部最新公布的《“双评价”技术指南》等专业技术性文件为参考,尝试构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的案例区为地处云贵高原的典型性山地丘陵城市贵州省锦屏县,通过对锦屏县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现状的初步研判,分别建立生态重要性与脆弱性两方面集成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以坡度、土壤质地、水环境容量等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城镇建设与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完成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划分锦屏县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三类国土空间,并降尺度识别村级国土空间的主导功能。本文具体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研究表明,适宜性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明晰国土空间发展方向,识别建设、农业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与冲突。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贵州省锦屏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县级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从生态、农业及城镇建设三个角度完成适宜性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划分锦屏县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三类国土空间。通过综合分析,锦屏县生态空间共计106129.22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5.55%,广泛分布于各乡镇并总体呈现西北多、东南低的分布特点;锦屏县农业空间共计45535.18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8.12%,主要在低山、平原等地形区呈点缀分布;锦屏县城镇空间共计10252.21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33%,主要分布在锦屏县的北部与东南部地形较为平坦与宽阔地区。(2)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相结合方法,识别锦屏县村级尺度的国土空间主导功能,其中锦屏县生态保护功能区共计71099.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91%,涉及行政村85个,占全县行政村数量的44.04%;农业重点发展功能区共计27617.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06%,涉及行政村34个,占全县行政村数量的17.62%;中心集聚重点功能区共计16708.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2%,涉及行政村21个,占全县行政村数量的10.88%;生态-农业发展功能区共计46489.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71%,涉及行政村53个,占全县行政村数量的27.46%。(3)结合各功能区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从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和发展路径和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分区优化策略:生态保护功能区发展重点在于生态保护、景村融合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保护功能区内村庄需加强湿地、湖泊、山体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生态景观价值,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农业重点发展功能区应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与机械化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主要举措,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沟渠、农田、防护林、农业生产道路等农用地生产系统的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农业的生产条件并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生态-农业发展功能区需着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科学构建生态农业复合空间。在产业发展方面,响应锦屏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广林下种植木耳、中药材,中低山生态茶,精品果业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混农林业等山地特色农业;中心集聚重点功能区应该不断提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与效率,合理优化与布局生活空间,不断提升乡镇土地利用效益与效率,促进人口、产业等要素进一步集聚。本研究可为现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在县级层面的应用与完善提供案例支撑,也可为锦屏县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与实用性村庄规划,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农业产业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新时代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兴旺作为该战略的首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最基层一级的乡镇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以Z市L镇为案例底本展开研究。第一,L镇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等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有差异。L镇企业多为外地企业,因对本地情况不了解,在寻找土地、劳
据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日渐增加,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恶性肿瘤不但让病人身体上受到折磨,也给病人家庭照顾者带来较为严重的身心压力。但在医疗机构中,医生护士和病人亲属大多以患者的健康恢复为主要目标,忽略对家庭照顾者的关心。与此同时,强调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能够利用小组、个案、社区活动为其提供支持,协助家庭照顾者处理在医院面临的困难。本研究以湖北省Z医院为例,将癌症患者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涉及到农村人口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而妇女是乡村社会的重要主体,既可以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中成为乡村振兴推动者和建设者。村庄是农村妇女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村庄中开展活动,促进妇女对村庄事务的关注,即可以推动妇女有效地参与村庄治理,营造和谐的社区环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提出的特色保护类村庄类型,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村庄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特色保护类村庄中的子类别,开展旅游项目之后,对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拓宽就业岗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目前乡村旅游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生态恶化、景区趋同化等问题,因此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实施
传统的多色胶印机墨色控制方法通常是基于单一的计算机系统,在实现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基于云-边-端的新的系统架构,研制新型的多色胶印机墨量控制技术对于进一步提升国产印刷装备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多色胶印机墨色云控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系统主要分为墨量控制终端、图像采集设备和边缘计算平台三个部分。基于云、边、端系统架构,终端层实现墨量控制和印品图像采集任务,边
随着大型的预训练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流行,一种“预训练-微调”的范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下游任务中,对一个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训练后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预训练模型给科研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朝着更大规模、更加普适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对使用模型的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在一些边缘设备和计算能力受限的设备中训练或部署模型十分具有挑战性。并且在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中,获取大量标注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是十
同色异谱特性在图像防伪和信息隐藏领域的应用具有防伪成本低、隐藏效果好、易检测和与其他防伪技术的高兼容性等优点,使得其成为印刷防伪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但该方法存在同色异谱信息隐藏效果单一、动态调整防伪信息可操作性低、防伪区域受限等问题,且在色彩复制过程中往往是基于经验主义的调参方法,缺乏可替代范围的数学依据,因此该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大动态高精度同色异谱灰色成分替代
农地,为民生之根、农业之本,不仅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本。从农地的“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国家依据实际情况开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道路,为“三农”的多方面发展提供强劲而有力的支撑。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农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分别赋能,将农地经营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通过农地经营权的充分流动释放农地的经济价值,不仅为农地流转实践创新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升,网络成为青年群体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中国青年总人口中,农村青年人口占比45%。关注农村青年健康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枣阳市3个村子农村青年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调查发现,探究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农村青年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规律,能够为政府和公共管理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医疗机构、健康网站提高健康信息
高速公路建设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里的重要内容,也是用以指导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破除发展困境的基本手段之一。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土地利用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是缓解人地矛盾,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利用功能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土地可持续利用,就兼具了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速公路—生产要素—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