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德育构建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迈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为兴利除弊、争取主动,全面推进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知道,一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一方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文件。究竟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创新有何联系?如何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过思考和研究,现将我的初步想法和对策建议写成硕士论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并为构建和谐德育、和谐高校以至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本文分三章。第一章,构建和谐社会呼唤高校和谐德育。首先,从对和谐社会的概念的解析入手,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特征和方针;其次,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为高校德育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主要体现为高校德育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为高校德育创新开拓了新的思路,为高校德育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再次,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为高校德育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即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全面协调的高校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德育。 第二章,培育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一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个性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以高校德育必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二是心理健康与思想修养的和谐统一:由于健康心理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基础,正确思想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先导,所以高校德育必须自觉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三是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和谐统一:由于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现代人才的基本要素,加强道德至善是社会主义现代人才的最高境界,所以高校德育必须自觉促进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健全和谐协调的高校德育长效机制。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由于师生和谐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前提,所以必须走出“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误区,进而构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和谐的德育机制。二是理论讲授与行为实践的和谐统一:由于知行统一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还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却仅仅偏重智育,忽视身体和心理教育
文章首先针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职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后进一步以此作为基本依据,针对该系统对于用电检查工作的具体价值展开讨论,对于深入认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构建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协调粮食核心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土地资源特点及问题基
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为求得“人”的全面发展而致力于审美素质提升的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已成为培养现代
介绍张家口市文冠果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阻碍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近二十年来,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海洋运输逐渐扩大导致了腹地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致使一些大城市大型港口容量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
通过对南京市某高校在校本科生经济生活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有许多不同于男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特点。本文采用加工整理后的调查数据,利用计量经济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给出了小样本容量下协整检验临界值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方程.结果表明小样本协整检验的临界值不仅与样本容量有关,还依赖于协整检验中的滞后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正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本文试图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探讨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
本文在前人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监控的研究基础上,对本科教学监控的思维范式、合理性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本科教学监控系统的构成与运作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