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之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被视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其的采集和利用都处于自由任意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商业化的过程中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得到广泛利用,其利益分配问题日益凸显却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规范。因此,建构一个理想的利益平衡机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配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引发的复杂多变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的实现模式。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尊重,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益构成和权利归属,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益分配制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健康长足地发展,解决上述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的定义,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从中归纳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第二部分,从经典案例出发,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现实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的合法经济利益,并能使他们的精神权利得到尊重,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而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的提出背景。第三部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介绍了国际组织和日本、印度等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的立法和实践,得出了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的现实需要和存在的现实困难。第四部分,在分析人格理论和平衡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的理论基础之后,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