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不同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异质因素,"外国人"形象在历代小说中呈现的不同面貌,反映了中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也反映了某种历史性的世界格局变化.中国文人眼中的世界观是不断发展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他们在小说中处理各式各样外国人形象时,面对的是本民族以外各种异质文化.研究他们笔下的外国人形象,则可以分析出当时人的世界观与心态.了解小说中的外国人形象,其实也等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了我们自己,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化潜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中外交往达到过几次高潮,但外国人形象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比重则相当轻.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或许意义非凡,但在古代小说里,他们却自始至终都没能成为主角,同时还受到了种种的变形和扭曲.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人,往往是类型化的,并常带有由于不了解及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隔阂、成见.咀嚼文学史料背后的深意,将所有表层剥离后,我们才能有新的发现,打开自己相对有所局限的思路.该文时间从唐代开始一直写到清鸦片战争之前,分唐五代与宋元、明清三大部分.每部分由中外交流历史背景、对外国人外貌的审美、外国人给中国人的印象、中外通婚故事中的外国人、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几大部分组成.关于古代中外交流的研究,以前多偏重于史实的考据.但相比较而言,从文学,尤其是从古典文学角度去看待、挖掘、阐释中外关系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现象和问题,这类研究则起步较晚.该文旨在研究古代文学是如何从中国人的视角去看待外国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文学化的变形与创造的.之前,一些专著中有过对某类外国人形象,例如"胡商"的比较概括的研究.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外国人形象研究,则几无所见.希望该论文能为梳理材料、提供新见做出一些贡献.这可以给正在迅速进入全球化过程的现代中国社会提供历史和文学的传承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