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80年代起,在全球各国家金融管制全面放松的背景下,世界金融系统发生了一场变革,同时,全球信息化革命的爆发加剧了金融界的这场变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美国在过去的漫长的时代里,传统的银行业模式是以“零售并持有”为标杆的,但在这场金融变革中,以“创造并发展”为主的新型模式慢慢占据了主要。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就是,让世界范围内信贷金融从传统银行主导的模式转变成了一个躲藏在证券借贷身后的,一个类似于“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这个体系能够构建一个新的金融秩序。在此背景下,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债券保险公司等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的“影子银行体系”得到了极大发展。这种现象能够给金融系统带来急促的繁荣,但正因为其膨胀的高速和高倍杠杆效果,也给本身就脆弱的金融世界雪上加霜,并带来了实际的危机——一场近年以来可谓最严重的大萧条,这一现象引发了各方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关注和思考。过去几年,我国的经济持续走好,经济总量迅速上升,金融结构多元化扩展,金融产品服务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这些都和国内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的影子银行不再是一个游离于主要金融工具之外的充当信贷补充的市场角色,而是成为了当今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主力,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它不受监管机构约束,加之风险防范意识较弱、风险对冲管理能力不足,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较大的潜在威胁。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防范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健全国内金融监管体制,维护我国金融秩序持续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一共分为五个主要章节:作者在第一章中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同时还介绍了现今国内外在影子银行体系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对应的研究思路;本文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目前界内关于影子银行的定义、组成、特点,阐述了影子银行的脆弱性,分析并总结了影子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概括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表现形式;第四章介绍了国外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其中重点对美、英等国金融稳定理事会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当下国际上对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好的制度措施;第五章是对国内影子银行监管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措施,其中在健全影子银行监管对策上,建议要以引导为主,树立功能性监管理念,不断推进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其次,从影子银行本身来说,要完善其内控机制,建立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间的隔离墙。最后在完善市场纪律方面,要坚持推行信息披露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市场利率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