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不同程度视力损害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从而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共90例(90眼),其中男性患者40例40眼,女性患者50例50眼,根据2003年WHO制定的视功能损伤分类标准,按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20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B组40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且<0.3,C组30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科白内障手术医师完成。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并测量眼压,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100%、20%、9%时的OQAS值(OQAS value,OV100%、OV20%、OV9%)进行测量。对每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并在术后各时间点进行三组间数据的比较。结果:(1)裸眼视力:(1)手术前后比较:三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两比较,术后一天,C组裸眼视力最佳,A组最差,B组居中,术后一周、一个月,C组裸眼视力较A组更佳(P<0.05),术后三个月,两两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最佳矫正视力:(1)手术前后比较: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一天、一周,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月、三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术后一天,C组最佳(P<0.05),A组最差,B组居中,术后一周、一月,C组矫正视力较A组更佳(P<0.05),术后三个月,两两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OQAS相关参数比较:除C组OV100%值较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O.05),其余测量参数较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F cut-off值:术后一周比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月、三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术后一周B组(32.17±1.65)和C两(32.92±1.80)组较A组(30.84±2.26)更佳(P<0.05),术后一月、三月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别。OSI值:术后一周、一月、三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R值:术后一周比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三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术后一周,C组(0.19±0.05)较A组(0.15±0.05)和B组(0.16±0.06)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100%、OV20%、OV9%值:术后各时间点三组间及两两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视力损害相对较轻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可得到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2.联合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尤其是OSI值,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衡量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情况。3.OQAS基于双通道理论,能衡量光散射,在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