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篇小说又名小小说、微型小说,在中国内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已经完全从短篇小说中分离出来。自此,小说家族呈现出长、中、短、微篇小说“四足鼎立”的局面。随着微篇小说的崛起与蓬勃发展,微篇小说研究也随风而起,与微篇小说并驾齐驱,交相辉映。
综观微篇小说的研究,微观角度的研究仍是主体,并正逐渐向宏观研究扩散。微篇小说的美学特征研究仍停留在微观领域,在把握具有时代特征的微篇小说美学特质研究方面创新程度不够,缺乏美学特征的研究语言。本论文论述“微篇小说的辩证美学特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微观与宏观领域研究相结合,通过微篇小说与故事、散文,以及长、中、短篇小说的比较,分析并总结微篇小说的辩证美学特征,再以文本分析法论析辩证美学特征。
论文第一章简述了微篇小说的界定和演变。介绍了微篇小说命名的庞杂,并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国内地影响最大的三大名称——微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存在现状,梳理了微篇小说字数界定及界定标准,以及微篇小说从古至今的演变脉络。最后主要介绍了当代微篇小说的大众文化属性和美学特征的动态变化。
第二章主要在比较分析中论析微篇小说的辩证美学特征。选取故事、散文与微篇小说进行比较,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文体有着相似的大众情节,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贴近现实生活,非常活跃也最具亲和力,能够表达大众的情感和理想诉求,也因此,最容易混淆其界限。而微篇小说与从属于主流文学的长、中、短篇小说进行比较,也着重探讨微篇小说在发挥亲民性、新闻性优势下如何突破自身局限,实现深刻审美意蕴,这是微篇小说接受主流文学检阅、实现其“精英”梦想的关键。
微篇小说与民间故事,主要从创作主体、传播方式、表现手法、语言、人物、细节来比较,其中特别比较了最易与微篇小说混淆的新故事,从而论析微篇小说在微篇体制下深刻立意的传达方式,以及实现方式。
微篇小说与散文的比较,可归结到虚构与真实、约限与自由在两种文体中的博弈。微篇小说的虚构是为了再现“存在的真实感”,而微篇小说的虚构,以及虚构中呈现的“真实”,微篇小说在微篇体制下立意的传达,使微篇小说需有一定的“约限”,即要经艺术手法的处理,制造空白点、模糊性和多义性来实现。微篇小说的自由在于微篇体制更容易博采众长,实现体式的自由,如戏剧脚本式、蒙太奇式、书信式、新闻式、公务文件式和表格式等。与微篇小说相比,散文的本质是真实,因此虚构是为了更好地传达真实情感。散文的自由,在于表现形式灵活,题材广泛,因此随意性往往被称为重要特征,但是随意性必然受到现实法则的制约。微篇小说与散文的趋同,主要是由于创作手法的互相借鉴,以及创作主体自明性特点造成的。
微篇小说与长、中、短篇小说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具有深刻立意的“新闻性”,可作为微篇小说区别与长、中、短篇小说的特征之一;具有深刻立意的平民性,使微篇小说与长、中、短篇小说具有的“距离感”形成对比:微篇小说微篇制约与系列化构建,可体现出它与长、中、短篇小说的差异与勾连。面对“小小说与大小说”的观点,在长、中、短篇小说的比较中确立的微篇小说,其审美规范也将产生一定的演化和变异,这似乎为本文提出的辩证美学特征提供了潜在的支撑。
在第二章翔实论述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三章提出了微篇小说的三个辩证美学特征,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来进一步论析,总结出微篇小说辩证美学特征的实现方式。
言约旨深:“生活的意义”在微篇体制中的追问。微篇小说从最初的浅层立意、直奔主题的表达方式向挖掘深层和多层的精神内涵转化,微篇体制的客观制约与意义追寻之间矛盾的和解必然要以言约旨深的方式呈现。
深入浅出:“生活的意义”(精神指向)在虚构的平民语境中的探询。微篇小说的发展繁荣,正是因为它高举着“亲民”的大旗,要满足百姓大众的浅阅读审美需求,而它承担的文学责任,必然要实现“人生的意义”的阐释,需要在立意的深刻性与多义性上实现艺术美感,从而很好地化解平民化和艺术化的二难机制,实现通俗的外表和不通俗的精神。
量变质变:微篇体制的限制与系列化的超越。为了超越篇幅短小这一限制,实现最大限度的艺术张力,出现了系列化微篇小说。在系列化微篇小说中,总应有统领这一系列的一条线,还应在写作手法、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具备趋同性。
在微篇小说的短小体制中实现深刻立意的诠释,深刻立意与平民语境的对立统一,以及利用系列化实现微篇小说体制超越,是微篇小说重要的辩证美学特征。而言约旨深、深入浅出、量变质变的呈现,使微篇小说在实现与长、中、短篇小说共同的使命--反映“生活的意义”时,需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构建出艺术的张力场,实现单一到丰富的转化,这种转化就是微篇小说辩证美学特征的实现方式。
微篇小说的人物塑造,是将典型形象的塑造浓缩成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塑造,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性格意义的人物,从而在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中实现美学意蕴。微篇小说的情节呈现出单一性,通过情节延变、错动、省略、扩张等情节模式来满足平民化阅读的需求,以及多层立意的传达。为了拓展微篇限制下的审美空间,微篇小说的结尾往往出乎意料。与长、中、短篇小说相比,微篇小说的细节描写在人物塑造与意蕴传达上承载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论文结语部分总结提出,微篇小说在深广意蕴挖掘上的匮乏,在人性表露上的“失语”,正是微篇小说发展中的真正困境、繁荣下的隐忧。要化解这一问题,微篇小说应以大众文化的外壳包纳精英文化的内核,在俗世的描写中探讨精神的维度,实现其辩证美学特征。只有在微篇中实现精神向度上的追问,在世俗中描绘出深广的雅,才能使微篇小说真正从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走向文学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