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资本流动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施加到一国经济中,在极大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跨国转移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产业梯度转移经济规律控制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引进FDI承接了发达国家(地区)产业转移,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污染密集型产业,如化学、能源、橡胶、塑料、制革、纺织等产业,给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社会福利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来研究FDI、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和环境福利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思路是:理论分析,主要是分析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机制(包括污染密集型产业界定、转移动机、国内外动因、转移形式、转移特征、转移区位选择等)——实证分析,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检验“污染避难假说”理论,并分析投入污染密集产业的FDI对环境福利的正负效应——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的安排。 第二部分:FDI与环境问题相关理论回顾。介绍三种理论:一是污染外部性对产业比较优势决定论,从而理清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基本动机。二是介绍产业转移一般理论,以分析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三是介绍环境管制与污染产业转移理论,主要介绍“环境竞次论”和“污染避难假说”理论。这是阐述FDI流动和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关系的主要理论。 第三部分: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机制分析。首先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界定。其次从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形势、转移特征、国内外转移动因、转移区位选择等方面详尽阐述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 第四部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检验“污染避难假说”。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首先是对从东部沿海地区污染产业的FDI投资规模、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其次结合外商投资污染产业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