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调胃健脾汤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于荆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及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对符合录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18-65岁之间。其中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对照组中男性29,女性31例。治疗组依据《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1]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6]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分为脾虚气滞组、脾胃湿热组、肝胃不和组、脾胃虚寒组、寒热错杂组[1]。治疗组各个证型均予以调胃健脾汤原方中药(黄芪15g、枳壳12g、川芎15g、白芷15g、金银花12g、蒲公英24g、麦芽15g、神曲15g、山楂15g、大黄6g、白及15g、乌贼骨18g、甘草10g)基础上适当加减制成汤剂600ml,一日3次,每次200ml温服。其中脾虚气滞证者重用黄芪,加用苡米15g、云苓15g;脾胃湿热证者若有大便秘结,大黄加量至10g,加用陈皮12g、川厚朴10g;肝胃不和证者加用柴胡24g;脾胃虚寒证者加用党参15g、白术12g、山药15g、仙灵脾18g;寒热错杂证者加用法夏12g、黄芩10g、川连6g。对照组为西药组(多潘立酮10mg/次,每天三次)。两组均饭前服用,并以4周为一疗程。两组所服用的药物均来自于荆州市中心医院中药房与西药房,并统一分配。在服药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停服其他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药物,饭前服用,清淡饮食,禁生冷硬辣、肥甘厚味之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治疗4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症状,进行疗效及症状积分评定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1或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其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3.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仅只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腹泻,未作任何特殊处理,7天后症状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2例,腹泻2例,恶心1例,轻度头晕不适1例。但未停止用药,1个疗程过后,其症状亦逐渐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经过观察发现,调胃健脾汤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优于西药,对于改善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及烧灼感、餐后饱胀及早饱、泛酸、嗳气、食欲不振、呃逆、四肢乏力、烦躁易怒等症状疗效确切,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因其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服药简单,更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