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也在不断改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因出生率降低和平均寿命延长所导致的人口老龄化(当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7%时)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及危机尤为值得关注,而因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公共养老保险金缺口成为了,不可回避、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公共养老保险金的重要性正在显著增长因此,为了解决公共养老保险危机,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必须的选择。以上是此篇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在原有的Pay-As-You-Go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中,正值工作年龄的年轻一代通过支付养老保险成为了老年人获得养老金的保障。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口扶养比出现变化,年轻劳动力供给逐渐短缺,能够支撑原有养老保险体系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变,财政平衡由此打破。而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更有不同于其在其他国家的特点。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速度更是极其迅猛。而老龄人口中的高龄人口比重较高也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之所以在中国尤为棘手是因为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局面,缺少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来解决问题。据统计,中国公共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在2013年将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个人账户的空帐数额将达到2.21万亿元人民币,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基于目前由社会统筹和个人支付构成的基本养老体系,现存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长期来看,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而从短期来看,资金缺口体现在由转型导致的个人账户空帐(即挪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去填补转型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缺口)。因此,对制度的完善也将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在本篇论文中,作者将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日本、韩国、瑞典和智利的改革路径,对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出政策建议。日本和韩国与中国具有相近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对待养老,三国都逐渐从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方向过渡。而三国在老龄化进程中都体现了发展速度快、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选择日本和韩国作为中国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案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应对由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资金缺口问题时,两国均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方法,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缴费率和合理投资方式以提高收益等方式开源,以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降低支付率等方式节流,并通过由定额缴费向定额支付的模式改变缓解了养老金资金短缺问题。而在解决转型所导致的空帐问题上,智利和瑞典一直被视为经典的范例。两国虽然选择了不同的路径,然而无论是瑞典的名义个人账户制度还是智利的养老保险私有制改革,政府都通过承担转型成本、提供最低养老保障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保证了养老保险体系的充分性和持久性。此外,两国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养老保险中的累积制部分,即个人养老金收益由其养老金缴费及投资选择所获收益决定。尤为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瑞典所采取的将平均寿命与养老金收益相联系的自动调节机制在老龄化社会中能够相当有效的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在分析和比较了日、韩、智利和瑞典的改革方案之后,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因老龄化而导致的公共养老保险资金短缺问题呢?首先,逐渐提高养老保险的受益年龄是当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其次,建立将收益与平均寿命相关联的自动调节机制也是应对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养老保险危机的良方。此外,在更高层级进行统筹的、存量更大的养老保险基金将成为国家应对养老保险财政危机的最后手段。为了应对财政危机,追逐更大的收益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投资的逐步放宽将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而私有制养老保险的发展也将成为公共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需要注意的是,逐利所带来的风险增长不应当由参保人承担,国家提供的最低保障将进一步促成公共养老保险再分配功能的实现,也有效规避了放宽金融市场限制所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加强监管、提高公共养老保险的透明度是保证公共养老保险能够吸引更多参保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总的来说,公共养老保险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可回避,需要政策制定者以更加合理的制度设置予以解决,以保证国民在老年时不会生活在贫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