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deficiency virus,HIV)(又称艾滋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因而公众对艾滋病具有较强的负面刻板印象。当患者感染HIV时,会产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这会使患者感觉到被歧视而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社会孤立感,影响患者就医,进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产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目前HIV感染者的歧视知觉已经受到全球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IV感染者的歧视知觉、社会支持、精神健康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精神健康间是否发挥中介作用,以期为今后提出对HIV感染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以2020年6月1日-2020年12月30日之间返回J市S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咨询检测门诊进行治疗的HIV感染者作为连续入组样本。采用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自编疾病特征问卷、自编HIV感染者告知情况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艾滋病歧视知觉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题调查。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IV感染者产生歧视知觉、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分析HIV感染者歧视知觉、社会支持与精神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检验和Bootstrap方法对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精神健康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非在职(OR=2.02,95%CI:1.20-3.40)、月收入≤4000元(OR=1.51,95%CI:1.19-1.91)、有子女(OR=1.97,95%CI:1.49-2.61)、未将HIV感染结果告知他人(OR=1.50,95%CI:1.14-1.97)、经男男同性行为感染(OR=1.67,95%CI:1.32-2.12)、HIV阳性诊断时长≤36个月(OR=1.55,95%CI:1.21-1.99)的HIV感染者高歧视知觉的可能性更大。在婚(OR=1.41,95%CI:1.06-1.86)、非在职(OR=1.85,95%CI:1.15-2.97)、月收入≤4 000元(OR=1.63,95%CI:1.28-2.07)、未将HIV感染结果告知他人(OR=1.40,95%CI:1.07-1.83)、最近一次体检结果不正常(OR=1.35,95%CI:1.03-1.76)、经男男同性行为感染(OR=1.38,95%CI:1.08-1.76)的HIV感染者焦虑的可能性更大。本科以下(OR=1.27,95%CI:1.01-1.60)、非在职(OR=2.36,95%CI:1.43-3.94)、月收入≤4 000元(OR=1.60,95%CI:1.26-2.03)、经男男同性行为感染(OR=1.51,95%CI:1.19-1.90)的HIV感染者抑郁的可能性更大。是学生(OR=1.55,95%CI:1.00-2.41)、非在职(OR=2.91,95%CI:1.60-5.28)、月收入≤4000元(OR=1.83,95%CI:1.41-2.39)、经男男同性行为感染(OR=4.45,95%CI:3.46-5.72)、HIV阳性诊断时长≤36个月(OR=1.87,95%CI:1.43-2.44)的HIV感染者有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更大。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a OR=0.54;95%CI:0.43-0.68;P<0.001);歧视知觉与焦虑(a OR=4.63;95%CI:3.60-5.97;P<0.001)、抑郁(a OR=4.16;95%CI:3.26-5.32;P<0.001、自杀意念(a OR=5.66;95%CI:4.33-7.42;P<0.001)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与焦虑(a OR=0.60;95%CI:0.47-0.76;P<0.001)、抑郁(a OR=0.59;95%CI:0.47-0.75;P<0.001)、自杀意念(a OR=0.58;95%CI:0.45-0.76;P<0.001)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分别在歧视知觉与焦虑、抑郁和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8.6%、9.4%、9.5%。最终得出结论:HIV感染者群体感受到的歧视知觉水平较高,多数感染者有焦虑、抑郁、自杀意念。歧视知觉与精神健康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精神健康负相关。歧视知觉既可直接影响HIV感染者的焦虑、抑郁、自杀意念,也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研究认为应加强HIV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歧视和降低HIV感染者歧视知觉,有针对性地对HIV感染者的精神健康进行干预,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以降低该人群歧视知觉水平,改善该人群心理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