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下,文学诠释出现危机。后现代思潮对权威、作者中心的反叛与解构,凸显了读者在文学阅读场中的重要价值,解放了读者阅读与解释的权力。然而,在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诠释相对主义和过度诠释正在文学阅读中大行其道。相对主义批评鼓励读者发表自己的观点,追求文学阅读中的平等与多元;同时,以意大利学者埃科为代表,学界不乏对这种相对主义诠释的质疑之声。众说纷纭的解读观点以及鱼龙混杂的读者群体现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文学诠释出现危机。后现代思潮对权威、作者中心的反叛与解构,凸显了读者在文学阅读场中的重要价值,解放了读者阅读与解释的权力。然而,在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诠释相对主义和过度诠释正在文学阅读中大行其道。相对主义批评鼓励读者发表自己的观点,追求文学阅读中的平等与多元;同时,以意大利学者埃科为代表,学界不乏对这种相对主义诠释的质疑之声。众说纷纭的解读观点以及鱼龙混杂的读者群体现状令文学诠释出现危机。本文以北宋元丰年间发生的乌台诗案为个案,尝试对这一危机进行探讨,深入思考文学误读问题。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乌台诗案始末。通过简要概述诗案来龙去脉,了解苏轼与台谏对苏诗的不同解读,为后续两种诠释立场的研究张本。第二部分探讨乌台诗案中内含的解释学问题。诗案中对诗歌的解释包含两种泾渭分明的态度。李定式解诗多从反对新法、贬低执政大臣、讥讽朝廷不正风气为落脚点,目之所见尽是苏轼阻碍新政、大逆不道之言,希望治其重罪;苏轼式解诗则多从文人本质出发,沿袭优秀诗谏传统,缘诗人之意,加诸讽刺,而坚决否认台谏所言——作诗行文是在抒发诽谤之意。通过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深入分析造成李定式解诗与苏轼式解诗背后的复杂成因。第三部分介绍中国的讽谏传统。通过回溯中华古老讽谏文化传统,了解苏轼作诗行文背后的文脉传承,分别从诗之讽谏、讽谏故事、“讽”“谏”字辨三个层次展开探讨,得出苏轼作诗是“讽刺”而非“诽谤”的结论,进一步引出文学理解中的正读与误读问题。第四部分讨论正读与误读。简要梳理前人对误读问题的若干概述、反误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们可以从诗案中获得的启迪。第五部分为余论,尝试分析解释的界限。从探讨解释界限的必要性、解释界限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把握解释的界限三个层面依次展开论述。进一步思考如何走出当下过度诠释、混淆正误与反误的解释困境。
其他文献
影视解说,即对影视作品进行介绍、分析或再演绎的作品,此类作品广泛存在于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上。由于影视解说者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的影视,自然涉嫌侵害著作权,但是影视解说在过去几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其队伍反而愈发壮大起来,侵权事件也越来越多。可见,如何规制影视解说侵犯著作权,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初步判断这种侵权可能会符合免责事由:合理使用。笔者运用司法规则分析发现,在我国使用规则主义
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疫情从2019年年底开始,至今仍持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蔓延。新冠疫情作为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国内乃至国际社会严重动荡。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传递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在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着重大责任,面对这一事件,世界各国主流媒体都投入了大量关注。本研究选取了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中英两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与《泰晤士报》相关报道
本文将源于中国并成功出海的全球快时尚电商领先品牌SheIn的Instagram官方账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4I原则,研究SheIn的Instagram账号内容特征,探究SheIn品牌出海的社交媒体内容营销策略。经研究得到如下发现:(1)SheIn的Instagram官方账号传播内容中,体现利益原则内容占比最高,主要体现为:SheIn社交媒体内容以文案提升品牌信息认知度;SheIn社交
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环境使社交媒体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包容性、及时性、传播便捷性,吸引了企业、政府机构和自媒体入驻,为社交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后,短视频逐渐占据了主要的传播形式,媒体机构、政府部门、自媒体及个人利用短视频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塑造形象,在此期间,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内容生产者。本研究以西安地铁的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为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
从80年代开始,国家政策的革新迫使大批量农民工迁入城市寻找新的谋生之道。从此农民工进城这一现象成为我国社会转型的一大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更是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针对该选题学界的研究重点也经历了从“考虑农民工是否可以进城、是否需要控制城市人口”到“农民工如何完成市民化、如何快速融入城市”的转变。直至今日,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将我们从旧时代的人际关系社会带入全新的
在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下,新闻信息可以更快速高效的传递给受众,但是,新闻业现有的生产水平无法与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相匹配,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极易产生假新闻,假新闻的治理难度不容小觑。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来研究假新闻的治理,运用访谈法来了解假新闻的产生路径和治理困境,并通过国内外区块链平台治理假新闻的具体案例来分析它的治理实践,并对其反思总结得出现存问题和优化建议。本文具体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
随着知识付费行业在国内的兴起,“知识付费”这一概念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但目前知识付费作为知识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学界却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常与内容付费相混淆,相关研究也大多集中在以平台视角出发对用户付费行为的研究,或对行业发展形势和商品付费模式等商业化层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立足于用户的角度,以知乎为研究对象,从明确知识付费与内容付费的概念入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建立知乎付费用
传统媒体式微,进入转型期,在当前倾向于视觉化与沉浸式体验的环境下,海量信息碎片化呈现,充斥在庞杂的快餐式信息中,读者会对深入认识世界与生活的丰富性产生需求。非虚构写作深挖真实具体的事件,传达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与读者全新的需求不谋而合。同时,新媒体平台中非虚构写作者从专业到业余都有,是全民写作与发声的平台。研究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的场景建构原因,能更好地发现场景对读者诉求的回应,以“真实故事计
近些年以来,国际世界出现了新现象、新变化,新型全球化已然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得到顺利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与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这是“国潮”发展及中国品牌进行国际化传播实践的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社会发展、消费市场、媒体宣传等因素的驱动下,“国潮”悄然兴起且快速成长,中国品牌借此契机,积极采取行动,扎实开展“国潮”实践,促成品牌自身焕发新颜,拥有了前
<正>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公布。这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进一步细化,对上位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作出了更具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的规定,为进一步推进民办教育新法落地提供了遵循,为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下的民办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